貂蝉竟是虚构人物?历史原型被曝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

历史 04-23 阅读:1 评论:0

【貂蝉如何从史书缝隙中 “逆袭” 成顶流?】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里,貂蝉那可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自带主角光芒。她最开始只是个唱歌跳舞的姑娘,但靠着漂亮脸蛋和一流演技,就把东汉末年那复杂的权力斗争搅得天翻地覆。她使了一出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这对“父子”关系破裂,大打出手,最后还帮王允成功干掉了董卓。

罗贯中描述的她,才十八岁,长得漂亮还会才艺。她一亮相,就像穿花过柳般走来,简直就像月宫里的仙女。就连董卓都夸她,说她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可这位被大家喜爱的“闭月”美人,在正史上压根就找不到她的踪迹。

看看陈寿写的《三国志》,董卓和吕布关系变差,真的是因为一个丫鬟。在《吕布传》里说了,吕布跟丫鬟“私通”。而《后汉书?吕布传》写得更详细,董卓因为怀疑吕布跟丫鬟有事,竟然“拿起手戟就扔向他”。这段带点八卦的记录,给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好多写故事的好材料。

元代的时候,《三国志平话》里头,那个婢女大变样,成了吕布的老婆“貂蝉”,还整出个“王允送貂蝉”的美人计策。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他又给貂蝉加了戏,让她从吕布的媳妇变成了王允的干女儿,身世故事变得更曲折,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了。

得说一下,貂蝉的翻身之路可不是一下子就走完的。在宋朝那会儿的《东坡志林》里头,就有记录说民间艺人在讲三国的故事了。这里面啊,有些说书的可能就已经开始对貂蝉的事儿进行了点改编和讲述。

元代杂剧兴盛时,貂蝉这个角色有了更多展现的机会。比如在《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里头,貂蝉成了一个自个儿想办法要除掉董卓的女英雄,她的聪明和勇气,比剧里的男人们还要强。这些早期的戏剧创作,给罗贯中后来塑造貂蝉成“救国女神”的形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貂蝉的 “前世今生” 竟是他人故事?】

说到貂蝉这个人物的真实来历,历史学家们可是议论纷纷,一直没个定论。

有个特别吸引人的故事,讲的是“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根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里头的《蜀记》说到,198 年那会儿,曹操和刘备一块儿打下邳围攻吕布。还没开打前,关羽就好几次跟曹操说:“等城打下来了,能不能把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杜氏给我。”

曹操一开始爽快地答应了,但等城池攻下后,他一见到杜氏,瞬间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直接不顾之前的承诺,把杜氏抢来做了自己的妃子。这事儿在《魏氏春秋》这本书上也有写,关羽因为这事“心里很不踏实”,到后来打猎的时候,他甚至差点就对曹操下了狠手。

这位杜氏,既让关羽心心念念,又遭曹操强行占有,她到底有啥特别之处?历史上虽没直接说她长得咋样,但从两位大佬的表现来看,她肯定是个大美女。更有趣的是,杜氏的儿子秦朗,在曹操那里受到的待遇可不一般。

根据《三国志?明帝纪》里引用的《魏略》的说法,秦朗被曹操领养做了干儿子。他跟着妈妈在曹操的宫里长大,曹操特别喜欢他。曹操还曾经当众问过:“这世上有人像我一样疼爱养子的吗?” 这种特别的疼爱,可能也说明了曹操对杜氏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老百姓里的艺人把杜氏和貂蝉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元朝时有个杂剧叫《关羽月下除貂蝉》,就是根据这个改编的,说关羽为了免除后患,把貂蝉给杀了。

虽然杜氏在正史上最终成了曹操的小老婆,还给他生了儿子秦朗,但在文学故事里,她的经历却和貂蝉那些“连环计”、“美女惹祸”的事儿特别像。这种历史和文学混在一起的情况,让貂蝉的形象变得特别让人琢磨不透。

【貂蝉形象如何在文人笔下 “变形记”?】

从古代史书里头不起眼的小丫鬟,到后来文学故事里的大名鼎鼎的女性角色,貂蝉这个角色可是经过了不少次的“变身”和“升级”。

在元朝的《三国志平话》故事里,她成了吕布的媳妇儿,战乱中走丢了,后来被王允给算计上了。到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里头,她又变身成了一个知恩图报、自个儿想办法要干掉董卓的女英雄。再说到《三国演义》,貂蝉这个角色就完全定型了,成了一个明白大道理、既有胆识又有智慧的“救国大妹子”。

挺有意思的是,不同朝代的文人对于貂蝉的最终命运,各有各的脑补。元朝的杂剧里,她经常和吕布喜结连理,大团圆结局。到了明朝的《女豪杰》,貂蝉又摇身一变成了修仙得道的高人。再到清朝的京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她就被刻画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最后惨死在关羽的刀下。这些戏剧化的改编,正好折射出各个时代的人们对女性角色的不同看法和期望。

明清时候,老百姓口里传的貂蝉故事变得更复杂了。有的说法里,董卓一死,貂蝉就不再用真名,过上了普通农妇的日子;还有的讲,她被曹操接到了宫里,继续用美貌来出谋划策。

这些说法虽然没有正式历史记录作为支撑,但的的确确体现了老百姓对貂蝉这个人物的情感寄托。大家心里头既盼着她能成为救国的大英雄,可又老受着“美女误国”的老观念影响,难以改变。

【虚构人物为何能成为文化符号?】

大家都知道,貂蝉这个角色其实是虚构出来的,这在历史学界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清朝时候的学者梁章钜,他在一本书叫《归田琐记》里头明确说了:“貂蝉的故事啊,是藏在《吕布传》里的,虽然正式的历史记录里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也不能说这事儿完全是瞎编的。”

近代的历史学者蔡东藩同样觉得,貂蝉的事儿虽然在正式的历史书里找不到,但在那些民间故事和传说里却传得挺广,肯定不是瞎编乱造的。

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说,貂蝉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她与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用美人计”的钟爱高度契合。想想西施,再看看貂蝉,从《孙子兵法》里提到的“用美人计”策略,到各类文学作品里的权谋较量,漂亮女子常被描写成能改变大局的重要角色。

这种心态观念,让貂蝉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被重新讲述、广泛流传,最终变成了中华文化里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

【虚构历史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

现在社会上,貂蝉这个角色还是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里。在电视剧、电影还有游戏里,貂蝉有时美得让人心动,有时又帅气逼人,不停地在被赋予新的意义。这就让人不禁琢磨:为啥这个虚构的历史人物能对我们的历史观念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另一方面,貂蝉这个角色也受到了女性主义研究者们的。

有人觉得,貂蝉的故事其实反映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常被当作物品看待,她们的价值好像就只看脸蛋和能不能在权力斗争中派上用场。

有人觉得,貂蝉自己做出的决定和展现出来的聪明才智,颠覆了传统女性总是被动的老观念,算是挺有进步意义的。而这种争论的存在,正好说明了貂蝉这个虚构角色在文化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结语:貂蝉的魅力,在于历史与想象的完美交织】

聊起貂蝉,其实她并非真人,而是历史跟文学联手打造的一个“文化招牌”。她啊,原本可能是董卓身边的一个小丫鬟,又或者,是秦宜禄的老婆杜氏。但甭管是哪一种,这些历史的点点滴滴,都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重新活了过来,最后变成了一段人人传颂的古老故事。

貂蝉的事儿让人明白,历史的吸引人之处不光是因为它真实发生过,更在于那些靠人们想象填补上的不知道的事儿。可能正因为这样,她才能不受时间限制,一直留在大家心里。

陈寿在他的《三国志》里写了篇《吕布传》,范晔在《后汉书》中也有《吕布传》的记录。另外,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注解里,还引用了《蜀记》和《魏氏春秋》的内容。说到吕布和三国的故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肯定不能少。还有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和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些书里都有关于三国的精彩描述。

#百家说史品书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