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冰箱,如何给食物保鲜?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

推荐 04-02 阅读:7 评论:0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没有冰箱的人们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可谓绞尽脑汁,其中 “深埋法” 简单又实用。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会在地下挖掘土窖,将食物密封在陶罐后放入窖中储存。土窖深处温度较低且稳定,隔绝了外界的高温与空气,大大减缓了食物变质的速度。像肉类、水果、蔬菜,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保存较长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能运用 “深埋法” 的思路。比如,夏日我们购买了大量土豆、红薯,放在室温下容易发芽变质。这时,就可以找一个阴凉的角落,挖一个深度 50 厘米左右的坑,将食物放在透气性好的袋子里,再埋入坑中,上面覆盖一层土。这样能模拟土窖的低温环境,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又或是当我们需要保存一些怕热的物品,如巧克力,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避免它们在高温下融化变形。

此外,还可以将装有食物的容器放在流动的溪水中保鲜。这些借鉴古人的保鲜方法,不仅低碳环保,还能在突发状况下,如停电时,帮我们解决食物保存的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