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割仅剩7天请悬崖勒马,二公子赴京参会,李嘉诚还有补救机会

社会 03-25 阅读:230 评论:1

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国界!

距离4月2日港口交割仅剩8天,李嘉诚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

为了这场交易,他已经受到了五次来自官方的警告。

继续交易,会被骂“卖国”,终止交易,那边又会被美国找麻烦。

就在敏感时刻,二公子李嘉诚现身北京,这是来补救的节奏吗?

五轮官方喊话

97岁的李嘉诚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

这一交易直接触动了国家安全与商业利益的敏感神经,官方连续五次发声施压,事件从商业行为升级为中美地缘博弈的焦点。

3月7日-13日:国务院港澳办首次表态,转载《大公报》评论《莫天真 勿糊涂》,将交易定性为非普通商业行为,并提醒企业三思而后行、站稳立场。

3月15日《大公报》发文《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直接质问李嘉诚是否考虑国家利益?是否存在政治算计?舆论压力首次达到高峰。

3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商人有没有祖国?

对比霍英东等爱国商人,暗批李嘉诚“在商言商”思维,引发网民对企业家责任的反思。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开表态任何交易须合法合规,首次暗示动用《国安法》审查,导致长和股价单日暴跌9.8%。

3月21日《大公报》发出终极通牒《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直指交易配合美国遏华战略,要求立即终止。

为什么官方屡屡施压?因为这些港口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

巴拿马运河每年承载中国40%货船通行,美方控制后可能提高通行费或限制中国船只,导致物流成本激增。

因此,这场交易,不仅是资本与政治的碰撞,更是民族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碰撞。

甩卖港口前找个台阶下

而就在官方第五次喊话之后,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了2024年的财报,试图回应近期抛售全球43个港口的争议。

但这份财报不仅没平息风波,反而让舆论炸开了锅。

财报显示,长和2024年总收入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但净利润却暴跌27%,只剩170.88亿港元。

股东分红也缩水13%,创下近十年最低水平。

最引人注目的是港口业务,虽然收入增长11%至452.82亿港元,但仅占总收入的9%,成了集团最不赚钱的板块。

长和解释称全球贸易环境不稳,还宣布要减少新投资、专注现金流。

此次交易可能违反香港《国安法》中“维护国家主权”的条款,若强行交割,长和恐怕难逃法律追究。

更有专家计算:美国资本接手后,中国商船每年可能多花150亿美元物流费,还可能被卡住关键矿产运输。

如今长和进退两难,继续交易可能被骂“卖国”,中止交易则要赔30亿美元违约金,还要面对美国报复。

网友翻出霍英东、曹德旺等“家国共济”的企业家案例与李嘉诚进行对比,指责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样都是首富,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西方对中国进行物资封锁,前线的志愿军缺医少药。

当时还是小商人的霍英东,顶着港英政府的通缉令,带着船队硬闯美军封锁线。

他把救命的盘尼西林藏在鱼舱里,运费只收市场价三分之一,三年亏掉半副身家。

改革开放后,他砸60亿开发广州南沙。

当时那里就是片烂泥滩,别人笑他钱多烧得慌,结果他转头把价值3000亿的地,按每亩1块钱租给国家。

再看看福耀玻璃曹德旺。

中美贸易战最凶时,他跑去美国开厂,表面看是跑路,实则为绕开关税,把通用、福特这些客户绑死在中国供应链上。

更绝的是,美国给他4000万美元建厂补贴,他反手就把钱砸回国内搞研发。

霍英东去世时享受国葬,灵车经过香港铜锣湾,送行队伍排了三公里。

企业家没责任感,赚再多也是失败。

二公子现身北京引发猜测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李嘉诚二公子来北京了,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这就引发了很多猜测,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

李泽楷是来救火的吗?

虽然李泽楷自己不管家族港口生意,但外界猜测他这时候来北京带着任务的。

跟国企老板吃饭、拜会国资委,被猜测想用科技合作弥补家族负面形象。

谈谈口风,看政府会不会出手叫停这笔交易。

论坛主题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跟他现在搞的6G、量子技术正好对口。

参加会议正好也能看看有没有新的商机。

如今整个家族都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兄弟俩自然也不好过。

哥哥李泽钜作为家族生意接班人,目前没有任何行动。

​弟弟李泽楷打着“科技新贵”的旗号来北京,就算大家的猜测再热火朝天,最真的目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还有网友分析说这叫分头下注:哥哥继续搞传统生意,弟弟抱紧国家战略。

这是李嘉诚的风格,当年他就一边买英国电网,一边投资珠海科技园。

这件事情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可能还需要等到4月2日才知道。

才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第一种可能:交易停止,政府出手,李家支付赔违约金。

第二种可能:把43个港口分成“重要”和“不重要”的,只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

​第三个可能:交易正常进行。

要是真正常进行了,李家以后怕是要抬不起头来了。

虽然说“在商言商”,但是商人背后如果没有国家的依靠,哪里能够在全世界发展的如此自在?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读创:2025-03-20《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财报:去年溢利同比减少27%,全球53个港口贡献453亿港元收入》

大河报:2025-03-15《香港<大公报>再批李嘉诚卖港口: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

观察者网:2025-03-21《香港<大公报>再发文: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

中国经济时报:2025-03-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京闭幕》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3-25 23:54:29

    背后买家美国贝莱德公司就是想抢乌克兰稀土矿的公司。反垄断调查,禁止交易,查查长实有没有税务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