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守护 “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崇川区检察院数字技术收集公益诉讼线索
“区级文物益群堆栈旧址墙体受损。”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电脑上跳出一条“红码”提示。随着点击进入检察业务办案系统,一张充满科技感的“张謇文物和文化遗存检察保护图”出现在屏幕上。同时提醒,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益群堆栈旧址存在安全隐患。该旧址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更是近代仓储类工业遗存的代表。

江苏南通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称,散落着张謇等人“实业救国”的众多文物和工业遗存集群,如今更成为南通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广大南通市民的城市记忆和深厚情怀。据统计,仅在崇川辖区,与张謇有关的实业就有105家,学校有446所,慈善单位有16个,城建设施有78处。南通辖区与张謇有关的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共有90 处。
但是随着城市化推进,由于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专业人才缺乏以及部分产权属性复杂等原因,一些文化遗存被损坏、被拆除、被改变原貌式地重建,公益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挑战。
崇川区检察院开展“謇心检益”专项行动时发现,文化遗存的点位多而分散、公益保护线索匮乏、调查力量不足,于是创新利用数字开源数字地图技术,聚焦张謇生平活动轨迹,标注近代工业遗产等文化遗存点位,展示基本信息、线索信息、调查信息和案件信息,动态更新文物保护情况,形成“张謇文物和文化遗存检察保护一张图”,并全面接入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另外,志愿者提交的文物受损线索自动导入平台,并根据保护紧迫程度,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动态赋码,便于检察机关及时跟进。

2023年5月,崇川区检察院收到“红码”线索,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益群堆栈旧址入门南侧墙体有杂树盘根错节,自墙底肆意生长,破坏墙体局部结构,内部相邻厂房违章搭建,形成“三合一”场所,危及遗存安全。该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属地街道和文物管理人开展紧急抢险加固及修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恢复了历史风貌。
文物和文化遗存保护是检察公益诉讼的新领域。目前,南通各家基层检察院以“一张图”为基础,结成“守护张謇文化精神南通检察联盟”,已收集线索121条,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1件,推动修复文物6处,新增4处文化遗存明确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处崇川区级文物升格为“南通市文保单位”,落实文物修复费用1355万余元,有关建议被吸纳入南通市政府制定的《主城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如今,这张“保护网”正慢慢放大,宿迁、盐城、江西、上海等地检察机关也接了进来,有了更多力量来共同守护张謇遗留的近代文化遗存。
通讯员 高天润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