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48小时,特朗普突然改口,中方若不肯妥协,美国将继续征重税
«——【·前言·】——»
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把对华关税猛加到145%,消息一出,美国自家金融市场立马就感受到了寒意,股市,债市,汇市都跟着震荡。
就在大家以为这“贸易战”要往更激烈方向发展的时候,剧情在4月22日前后突然来了个转折。
特朗普和他手下的高官们开始密集放风,暗示这高得离谱的关税可能会“大幅下降”,仅仅沉默了大约48小时,突然又改口了。
白宫也明确放话,中方要是不肯在关键问题上妥协让步,那之前加征的重税就别想取消,这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到底是怎么回事?
市场先有反应
白宫关税动作一出,美国自家的金融市场先坐不住了,股市,债市,汇市都受到了影响,看着就让人心慌。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走高,明摆着是大家都在抛售,连衡量美元强弱的美元指数,到4月23日那天也跌破了100大关,只剩下98.92。
市场这么一闹,美国的各行各业也难受,特别是那些靠进口中国商品吃饭的零售大佬们,汽车行业也一样不好过。
4月28日又传出消息,说可能要调整汽车关税,给本土车企松松绑。
连国际评级机构标普都出来敲边鼓,担心这么搞下去会影响美国的国家信用评级。
到了4月29日,国际金价还突然跳水,跌了超过1%,这都说明市场对这种贸易紧张局势有多敏感,大家心里都没底。
白宫口风急转
就在市场动荡,内部压力上来的节骨眼上,也就是4月22日,23号那两天,特朗普和他手下的人突然开始密集地放软话。
总统本人对着记者改了口风,承认关税确实非常高,暗示会大幅下降,当然也没说会完全取消,留了点余地。
紧接着美国财长也在一个不对外的会议上跟投资人坦白,说现在这么僵持下去难以为继,后面估计会缓和。
白宫发言人也跟着说,跟中国的贸易协议谈判进展非常顺利,后来更是有媒体爆料说可能搞个“分级征税”,区别对待不同商品。
这一连串操作,让外界一度以为贸易战要降温了,可谁也没想到,这缓和的调子压根没唱几天。
就在外界觉得有点儿希望的时候,大约沉默了48小时左右,到了4月25日美国方面的态度又猛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对外放话,中方要是不肯在关键问题上妥协让步,那之前加的那些重税就别想取消,美国会继续征下去,这一下子,又把皮球踢给了中国。
这种从示好到威胁的快速切换,真是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有分析就说,这可能是惯用的“交易的艺术”,先漫天要价,再看看对方反应,找机会落地。
但也有人觉得,这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在内外部巨大压力下的一种被动反应,有点儿被逼得乱了阵脚,政策显得非常不稳定。
特朗普这边反复横跳,中国那边倒是显得挺稳当,按着自己的节奏来。
中国保持定力
面对美国那边一会儿软一会儿硬的态度,中国的反应可以说相当淡定,就在特朗普声称谈判进展顺利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在4月24日就直接出来澄清。
明白说了目前中美之间根本没在谈判,还专门强调美国要是真想谈,就应该拿出诚意,停止威胁讹诈,光说漂亮话,搞极限施压是行不通的。
中国也不是光说不练,之前美国加关税,中国也立刻反制,把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一路加到了125%。
并且明确说了,现在这关税水平下,美国货在中国基本没市场了,要是美国再加码,中国可能就不搭理了,这底气也是足足的。
更重要的中国并没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跟美国打嘴仗上,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在悄悄布局长远,比如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就在4月23日,上海还发布了一个新方案,核心就是要让人民币在国际上更好用,更方便。
这里面特别提到了要升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让更多国家和银行能用这个系统直接进行人民币结算,目标就是减少对美元系统的依赖。
这些动作都是在为未来打造更独立,更安全的金融环境做准备,中国这边好像更有战略定力,手里能打的牌也更多。
中国这边在布局长远,世界其他国家看着美国的做法,心里也开始打鼓了,这场博弈远不止中美两家。
走向谁说了算
不光是中国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做法也越来越有意见,就在4月中下旬那段时间,澳大利亚等一堆国家都出来表态,明里暗里表达了对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的不满。
他们强调要维护自身利益,或者表示不愿意在中美之间“二选一”,这说明,美国想拉着盟友一起围堵中国的算盘,打得并不顺利,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有分析就认为,美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基本陷入了停滞,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可能想先稳住中国这边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场贸易博弈最后会怎么收场,很多分析师觉得,像145%这种高得离谱的“对等关税”大概率只是谈判时的吓唬人的筹码,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毕竟美国也离不开全球供应链,不过一些基础性的关税,比如针对特定行业或者为了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而设置的关税,倒是有可能保留下来。
还有人提到,美国的国内政治因素也不能忽略,中期选举可能会让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底到2026年初这段时间,更急于达成一个能向选民交代的贸易协议。
结语
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这事儿上真是反复无常,一会儿软一会儿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但这通折腾下来,反倒是让大家看清了,美国的极限施压也不是万能的,自己也得承受不小的代价。
而中国这边显得比较沉得住气,一边顶住压力,一边忙着练内功,布局长远,比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些,现在看来,主动权的天平确实在慢慢变化。
虽然未来的路怎么走还不完全确定,但这盘棋怎么下,恐怕美国一家说了不算了,这场较量,还得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