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出口首破万亿后,我国又关上EUV光刻机大门,黄仁勋怪华为
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在镕在北京中关村对着小米创始人雷军笑得特别灿烂。根据路人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这位平时在韩国以严肃著称的财阀人物,当天全程保持着友好的表情。要知道,他上一次公开访问中国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根据一些媒体报道,李在镕这次行程不仅去了小米总部,还临时取消了和英特尔高管的视频会议,专门去见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这种突然的变化背后,其实和三星电子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有很大关系——他们的营业利润暴跌了29%,形势非常严峻。

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生产的28纳米及以上规格的成熟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达到了28%,出口总金额第一次超过1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7%。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芯片价格,像德州仪器、英飞凌这些大公司的产品价格在一周内就降了66%,连英伟达的股票价格都一度跌了30%。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华为一直在进步,把我们的限制计划搞得乱七八糟。”

就在2025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说要对中国芯片加收45%的关税,他们的部长解释说是因为美国企业用的芯片里有三分之二是中国制造的,甚至很多国防企业都搞不清楚自家芯片是哪里来的。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国科学院宣布他们研发出了全新的固态深紫外激光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用有毒的氟气,能量消耗比国外技术少了70%,而且做出来的芯片精度可以和荷兰ASML公司的机器相比,直接瞄准了3纳米工艺。

其实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进步早有苗头。2019年美国不让荷兰公司卖最先进的光刻机给中国企业的时候,上海微电子公司只能造90纳米的光刻机。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这家公司不仅能量产28纳米的光刻机,还计划在2025年造出第一台国产的极紫外光刻机样机。荷兰ASML公司的老板最近在股东会上也说:“中国人按物理定律搞研发,我们越封锁他们进步越快。”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方式挺有意思的。比如中芯国际公司用普通光刻机通过多次曝光的方法,竟然做出了7纳米芯片,而且合格率有95%,这就像用普通工具做出了精密仪器一样。有金融机构预测,到2027年中国生产的成熟芯片会占到全球市场的47%,差不多每两片传统芯片里就有一片是中国制造的。

做芯片用的光刻胶,以前都是日本企业垄断,现在南京大学的企业也能生产了;光刻机的重要部件双工件台,中国公司做的比荷兰最新型号还要快15%;量子计算机方面,中国的机器可以在常温下运行,外国同类产品还得用液氦冷却。
武汉的工程师们有个特别厉害的例子,他们用200天就完成了荷兰公司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光路调试工作,用的方法居然是从探月工程里学来的真空封装技术。这种跨行业的创新能力,让外国公司的技术主管都感叹:“中国人用国家力量打破了商业规律。”

英伟达公司2024年的财报显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比例从19%降到了7%,而华为的昇腾AI芯片销量却涨了三倍。有意思的是,荷兰ASML公司卖给中国的普通光刻机数量反而创了新高,2024年第四季度卖给中国58台,占了他们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种矛盾现象其实反映了全球产业链的变化。比如台积电在美国建的工厂因为各种问题拖延了,而中芯国际在新加坡建的28纳米芯片工厂反而提前半年要投产了。三星公司也着急了,赶紧把他们在西安工厂的存储芯片产量提高了40%,想要保住中国市场。

1996年西方国家搞了个《瓦森纳协定》,本来是想限制高技术流向中国。结果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上海微电子量产28纳米光刻机直接导致日本尼康公司市值跌了40%,长江存储的芯片打进苹果手机供应链,让美国的美光公司季度亏损扩大到12亿美元。
更让外国担心的是中国在新领域的发展。哈尔滨建成了全球第一条光子芯片生产线,中科院的量子计算机用200秒就能完成谷歌超级计算机一万年才能算完的题目。这些突破不光是技术上的,还在改变行业规则。例如,用北斗卫星系统来校准光刻机精度。华为的鸿蒙系统装在了国产汽车芯片上,逼得特斯拉开放部分技术接口。还有华为和高通互相授权5G专利,改变了以前只能单向交钱的模式。
最后想说的话当荷兰ASML公司市值半年跌掉2000亿欧元的时候,上海浦东的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国产极紫外光刻机的激光装置。黄仁勋在美国发布会上炫耀新芯片的时候,华为的5纳米AI芯片已经准备用在下一代手机上了。中科院有位专家说得特别好:“别人想用技术锁住我们,结果我们把这把锁打造成了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