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与“万亿之城”相匹配的营商环境品牌——南通:营商沃土育得重大项目“枝繁叶茂”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江海交汇处的南通已是马力全开、干劲十足,一帧帧镜头之中,定格下一个个拔节生长的瞬间——
在通州湾,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成群、车辆奔波,建设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箱涵施工;在吕四港,作为蛇年新春南通开工的首个省重大项目,总投资90亿元的惠生海工装备基地上,一根根桩基深深插进大地;在洋口港,总投资50亿元的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暖阳映照下,两座巨型储罐十分醒目,罐内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

2025年,南通共有58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总数创历史新高。江海沃土重大项目“枝繁叶茂”,背后是南通久久为功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辛勤付出。自2022年开始,南通已连续4年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致力于打造与“万亿之城”相匹配的营商环境品牌。
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南通将以好上加好、优上提优的标准,干字当头、干出精彩的导向,持续营造一流发展生态,让‘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成为南通的核心竞争力。”
“优”无止境 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形象口碑,更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0年南通首次跻身GDP“万亿城市”之列,城市发展能级历史性跃上新台阶,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城市”。如何打造和“万亿之城”相匹配的一流营商环境,兹事体大、事关全局。自2022年开始,先后制定推出“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升举措66条、新66条和3.0版,随着政策的不断迭代升级,“万事好通”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政府服务和企业感受之间还有哪些温差?企业哪些发展诉求还没被听到?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去年,南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经营主体诉求调研,以企业视角体验、从用户思维出发,问需问急问效,走访近千家企业,为南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精准指南”。
春节刚过,南通《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便新鲜出炉。最新提优举措共8条27项,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所需、解困企业所难、满足企业所盼,进一步以全链条服务、全方位保障、全要素支撑提优营商环境。
作为营商环境提优举措的重要内容,“惠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新版本也在春节后上线,新版本除了优化升级了传统服务外,还新辟了“找资源、找人才、找资金、找法务、找名品、找培训”等六大特色模块,让企业办事“一键直达”。
前不久,南通乐能电力有限公司通过“惠企通”平台申报省级智能车间补贴,只需在线上递交材料,而不用再像过去来回跑腿。审核通过后,20万元补贴很快就到了企业账户。公司技术总监郭文丰说,“‘惠企通’平台还会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自动匹配最新的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信息,非常方便!”
包容审慎 监管执法“扫码入企”
去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第三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江苏南通:‘一次查、一起查’2.0版减负增效促发展”入选。

“一次查、一起查”是南通苏锡通园区针对行政执法部门多头检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扰而探索出的联合检查机制。在原有“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的基础上,园区全部行政执法部门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以涉企检查职责为目录,对所有检查对象进行“汇总取重”,分类整合形成“一次查、一起查”任务清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涉企检查频次大幅下降。
位于苏锡通园区的南通龙威泰格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倪楷文说,去年10月,园区多个部门以联合检查方式上门,一次性检查了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员工社保等项目,“不仅效率更高了,企业也减负了,也不会影响生产经营。”倪楷文说。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是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南通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执法,围绕执法机制、执法方式等方面,创新相关举措,实现企业减负、执法增效。今后,执法人员不能再随意进入企业进行检查了。南通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市正加快开发综合集成监管平台,执法人员需要“扫码入企”,实现检查全过程留痕。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端查询检查人员资格、检查内容和依据、过往检查记录等信息。今年力争再压减涉企检查频次20%。
在市场经济下,当企业面临诉讼纠纷时可能会因查封、冻结等措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针对这一问题,南通法院创新探索出“信用+涉诉双免保机制”,由银行、保险公司或融资担保公司为信誉良好的“白名单”企业提供诉讼保全担保,替代法院保全措施,帮助优质企业轻装上阵、安心经营。截至目前,当地共有400余件案件适用该机制,涉及金额近10亿元,有效降低了诉讼保全措施对企业的影响。去年,该机制入选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潮涌江海 重大项目“枝繁叶茂”
草长莺飞的三月,江海大地春潮澎湃,沿着400余公里江海岸线驱车而行,处处可见新投产的工业厂房和日新月异的建设工地,重大项目建设正在南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去年,南通共有118个项目“拿地即开工”,一些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建设的“南通速度”越来越快。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随着南通“万事好通”营商品牌越擦越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南通招引重特大项目落户的“金字招牌”。为确保落户项目建得快、早投产,南通对省市重大项目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以服务保障的热度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
落户通州湾的蓝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南方战略的重要支撑。从项目签约落地开始,南通就成立工作专班,全过程服务推进,协调解决了从项目立项、公司注册到环评纳规等一系列问题,创造了中国石油建设的“蓝海速度”。“项目之所以能高标准、快节奏推动,离不开南通一流营商环境的保障,增添了我们扎根南通发展的信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贵合感慨地说。
去年,南通新开工省重大项目数全省第一。今年再度有5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其中实施项目49个,储备项目9个,数量创历史新高,总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项目真正成为挑起大梁的“硬支撑”。去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1.9亿元,增速位居全国27个万亿城市第二。
今年南通将继续对55个列入省重大实施项目以及其他总投资30亿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以上在手在建的重大项目实行领导挂钩,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介绍说,南通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聚焦企业关切,以制度性、机制性的解决方案,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南通发展更无忧、办事更高效、支撑更有力、保障更坚实、出海更畅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朱亚运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