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医生发现:血脂没超这个数,不用太克制,别担心好好吃饭睡觉

健康 04-01 阅读:4 评论: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卫健委《202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你是不是也曾经因为体检单上那一栏“胆固醇略高”而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是不是一看到“高脂血症”四个字就自动联想到油腻、心梗、中风,仿佛一脚踏进了“高危人群”的圈套?

可我要告诉你的是,血脂这事儿,要看透但别吓破胆。血脂“多少”才算高,背后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焦虑的指标:血脂。

“血脂高了”到底高到哪儿才算高?医生们其实有共识了

你体检单上看到的血脂指标,大多是这几个: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这四个指标像四兄弟,表面和和气气,其实各自性格迥异。

我们最担心的是LDL-C,也就是“坏胆固醇”。

为什么“坏”?因为它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时间久了,血管像下水道一样堵住,就可能引发心梗、脑梗这些大病。

但问题是,多数人看到体检报告上的“轻度升高”,就开始“吓坏了”。有些人一看LDL-C到了3.3 mmol/L,就开始只吃青菜,连蛋黄都不敢碰——这真的是“吓出来的病”。

目前中国医生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LDL-C在3.4 mmol/L以下,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数值就是一道“心理关卡”。只要没过它,别自己吓自己。

吃个蛋黄就血脂飙升?这事儿真没你想得那么“玄”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人说:“别吃蛋黄,胆固醇高!”很多人就此背上了“不吃蛋”的包袱。可你知道吗?现在营养学界已经“平反”了鸡蛋。

中国营养学会在2016年的膳食指南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每天吃1个鸡蛋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对身体有益。

鸡蛋里的胆固醇,确实存在,但它对血液里胆固醇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如果你为了“控脂”,不吃蛋、不吃肉,反而大量摄入精制碳水,比如白米饭、面包、甜食……这些才是真的“升脂大户”!

根据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过度限制脂肪摄入、增加碳水,反而让甘油三酯升高,血脂整体更不稳定。所以说,想靠“吃素”来降血脂,可能是走偏了路。

地理跟血脂有关系?你没听错,这事儿真有点意思

你知道吗?我国南北方人血脂水平,其实差别挺大的。

东北人、内蒙古人、甘肃人……由于饮食偏咸、偏油,LDL-C、总胆固醇偏高的人数更多;而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由于饮食清淡,HDL-C水平反而更理想。

这不光是饮食习惯的问题,还与遗传、气候、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寒冷地区的人,为了御寒,脂肪摄入多,而这些脂肪就可能在血液中“显形”。但别急着说“南方人就更健康”,因为很多南方人也有另一个问题:甘油三酯偏高。

为什么?因为喜欢吃甜食,喝奶茶,吃糯米类主食。这些都是“升三酯”的高手。所以说,血脂不是单一指标,它是一套“生态系统”,要结合地理、文化、身体状况一起看。

“三高”里,血脂是最容易控制的那个?听我说完你就知道了

高血压难控,糖尿病更难,那高血脂呢?说实话,它是最容易“谈判”的一个。

只要你不是基因遗传型的家族性高脂血症,大部分人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三个月就能看到明显下降。这在医学里算是“很听话”的疾病了。

血脂的波动其实很常见,别把一次体检当成“宣判”。

就像有些人因为前一天吃了火锅,第二天一查,甘油三酯飙到2.5 mmol/L,吓得饭都不敢吃。其实两周后再测,很可能就自然降回来了。

关键在于:我们要看趋势,看长期,不要被一次数据牵着鼻子走。

不吃不喝能降脂?别开玩笑了,身体才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省油”

有些人以为“饿一饿,脂肪就下来了”。你饿的不是脂肪,是肝功能、代谢率、免疫力。

长期节食、清水煮青菜式的“控脂”,不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让身体进入“应激模式”——自我保护性地储存脂肪,反而让甘油三酯升得更快。

北大医学部的临床研究显示:规律三餐、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的人,血脂更容易稳定。

这就像你养一辆车,不是靠不加油、不开车来“省油”,而是高效运转、按时保养,才能让它不出毛病。

到底该吃啥?别靠“网上说”,靠点靠谱的逻辑思维

别再被“十大降血脂食物”这类标题忽悠了。你需要的不是“神奇食物清单”,而是一个长期、合理、符合个体差异的饮食结构。

下面这几个饮食原则,比“吃什么降血脂”更重要:

少吃多餐比一顿暴饮暴食强太多

控制总热量摄入比单纯不吃油更有用

用橄榄油、茶籽油替代动物油是好主意

适量喝水,促进代谢,别小瞧这一杯白开水的力量

重点来了:吃得有节制,不等于吃得清淡寡味。你完全可以吃得好,也吃得对。

血脂药到底要不要吃?别听风就是雨,听医生的

很多人一听医生说“要吃他汀”,脑子里立马浮现出“肝受损、肌肉疼”的字眼。

可你知道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全球证据最充分、降脂效果最稳定的药物之一。它不是“万能药”,也不是“高血脂就得吃”。关键看你的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

北京协和医院有研究表明:中低风险人群完全可以不吃药,仅靠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脂。

什么时候该吃药?医生会根据你的LDL-C水平、年龄、有无糖尿病、是否吸烟、高血压、家族病史来综合判断。不是“吃药可怕”,而是“没听懂医生在说啥”才更可怕。

结论来了:别“吓坏自己”,也别“放纵自己”

血脂没超这个数,不用太克制;可是真要超了,也别自暴自弃。你要做的不是“吓自己”,而是“管自己”。

血脂这事儿,七分靠生活,三分靠基因,剩下那零点五,靠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看懂自己的身体。不要盲从,不要焦虑,不要“看数字色变”。你得学会听懂身体的“潜台词”。

那你怎么看血脂这件事?你有没有曾经因为一份体检报告而改变饮食、改变生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咱们一起“以食为药”,不慌不忙地把健康吃回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