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护盘尾声 A股变盘在即?
4月7日市场探底回升,紧接着4月8日至10日快速上行,有力地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然而,随后指数步入小幅震荡阶段,“国家队”护盘呈现出走弱迹象。与此同时,业绩验证进入最后时刻、假期效应近在眼前……在此之下,A股是否即将迎来新一轮变盘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一、政策托底力度空前,但边际效应逐步递减
本轮护盘集结了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家队”平台,央行同步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并通过再贷款、专项增持贷款等工具注入资金。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仅中央汇金增持ETF规模已超1200亿元,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分别计划投入1000亿和800亿元,社保基金、险资等潜在增量资金规模更是高达万亿级别。
护盘初期,沪指成功重回3200点,股票型 ETF成交额单日达1990亿元,资金托底效果立竿见影。但在此之后,市场反弹动力逐渐减弱,进入缩量震荡状态,这或意味着政策托底的边际效应正逐步降低。市场后续缺乏持续的增量资金推动,难以维持前期快速上涨的态势。除此之外,4月7日市场因流动性恐慌暴跌后,“国家队”通过增持宽基ETF成功缓解抛压,避免了融资盘多杀多的系统性风险。但短期流动性注入虽稳住市场,投资者对中美关税摩擦、企业盈利修复滞后等基本面问题的担忧依然存在,市场尚未形成趋势性反转。
二、护盘行为是否结束?
市场对护盘行为是否结束关注备至。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点去适当分析和判断:
首先,从政策角度看,官方持续释放维稳信号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多次表态“必要时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央汇金强调“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增量资金仍有空间。如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入市潜力仍存。也就是说,护盘行为可长期存在;
其次,从技术面来看,沪指在3300点附近面临缺口(3319 点)和套牢盘的双重压力。若无法放量突破这一关键区域,市场可能触发二次回撤。在外部风险方面,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落地后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存在,外资波动也较为明显,这些因素都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压力与外部风险相互交织,增加了市场走势的复杂性;
此外,护盘资金或开启了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从紧急护盘向有质量的护盘转换。比如国家队增持方向不再局限于宽基ETF,开始向科技创新、央企股票拓展,引导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体现了从短期维稳到长期结构优化的转变。同时,上市公司回购也逐渐常态化,央企和民企纷纷开展回购行动,政策支持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仍在稳步推进,授信总额超 3000亿元。这种战略性调整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粗略结论:
本轮国家队的护盘力度是空前的,但随着护盘效果的逐步显现,护盘资金开启战略性调整之际,护盘力度总体边际效应递减;
4月7日启动的集中护盘行动已告一段落,但政策托底未完全结束。若市场再度出现非理性下跌,不排除国家队再次加大增持力度;
护盘资金逐步转向结构性布局(如科技、央企),政策重心从“救市”转向“稳市”,需依赖经济基本面改善和外部风险缓释实现市场自发修复。
三、留意短期的变盘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护盘力度的边际减弱,在海外关税不确定性、内部业绩验证的关键时刻以及节假效应来临之际,还是要谨防随时的变盘可能。
一方面,当前A股市场面临多重短期扰动因素。关税问题上,美方虽释放关税降低信号,但中国外交部已辟谣磋商消息,政策落地时间、降幅存疑,一旦反复将重创市场信心;另一方面,4 月下旬存在显著日历效应,近20年4月下旬涨幅中位数为- 0.76%,近9年也达- 0.70%,主要还是年报与一季报集中披露,业绩不佳的报告在月末扎堆发布,微盘股面临 “业绩雷”冲击风险尤甚;此外,“五一”长假临近,节日效应下资金避险需求上升。多重因素叠加下,市场短期或存调整压力。
因此,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多空力量激烈博弈的关键窗口期,技术面压力、政策博弈升级、业绩验证风险三重因素叠加,市场短期变盘概率显著提升。建议投资者短期保持谨慎,密切关注3300点附近关键区间的量价关系,若指数无法有效突破前期缺口以及上行压力显现,则可适当控制仓位,规避潜在回调风险。而中期视角看,市场向好趋势并未改变。政策托底的常态化机制与护盘资金的结构性布局,正为市场构建底部支撑。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与内需政策持续发力,国产算力、半导体等科技赛道,以及可选消费、必选消费等顺周期板块,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利用市场调整机会,采取分批建仓策略,逐步布局优质标的,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