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富翁盛智文,主动放弃美加双国籍,自愿用全部身家换中国护照
“我虽然长着西方脸,但有100%的中国心。”
说出这番话的人,正是放弃美国、加拿大双国籍,加入中国的百亿富翁盛智文。
西方媒体急得直跳脚,骂他是“人傻钱多的疯子”。
就连加拿大政府开出的减税福利,也被他笑着婉拒。
不仅如此,他还将兰桂坊等百亿资产全部迁回中国,甚至投资好莱坞电影时都要塞进中国元素!
那么,盛智文为何铁了心要当中国公民?他在中国经历了什么呢?
情系中国的犹太裔
2024年12月,74岁的盛智文将护照换成中国护照的新闻,登上新闻版面。
这位被福布斯认证过的百亿富豪,正式告别他的美加双重国籍。
不仅如此,他还将名下兰桂坊集团等百亿资产,一股脑迁回中国内地。
这一决定在北美引发轩然大波,连《华尔街日报》都用“全球化退潮中的逆行者”来形容他。
不过,盛智文的这番举动,却让加拿大政府急得不行。
失去一个百亿富豪是小事,但他旗下的公司要迁走,却是件大事!
加拿大政府甚至派出专门团队,许诺税收优惠,试图挽留这位富豪,也没能动摇他分毫。
这也让不少西方人好奇,为何盛智文非要“一意孤行”前往中国。
可盛智文的回答却简洁有力:“我在中国生活了50年,这里才是家。”
那么,为何盛智文放着好好的加拿大人不当,反而来到遥远的中国呢?
这其实与他的经商头脑和远见卓识有关。
1950年,盛智文出生于战后德国的犹太家庭。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纽约。
可安稳日子没过几年,7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
母亲只好变卖仅有的家当,带着他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投奔亲戚。
在蒙特利尔,10岁的盛智文就开始打工贴补家用。
清晨的街道上,总能看到他送报纸的身影,周末的餐厅里,他忙碌的身姿穿梭在桌椅之间。
这份辛勤付出每周能为他带来60元收入,在当时甚至超过了一位教师的工资。
勤劳和智慧让这个少年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16岁那年,当同龄人还在为零花钱发愁时。
他已经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了一辆二手雪佛兰敞篷车,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件事让他尝到了努力带来的甜头,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从商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盛智文没接着读大学,而是直接找了份工作。
从一名普通的发货员做起,凭借着过人的头脑和拼搏精神,他很快成了销售冠军。
此时,盛智文敏锐地察觉到纺织业和服装行业,正处于时代的风口。
彼时的香港正实行低税率的特殊政策,他看准这一点,决定前往香港发展。
于是在19岁那年,怀揣着自己打拼积累的第一个100万,加上前雇主的投资支持,来到了中国香港。
在香港的事业打拼
到了中国后,盛智文并没有着急当个大老板,投资什么产业。
他一头扎进纺织厂当起杂工,搬布料、跑订单.......从基层了解香港情况。
跟着工友学粤语的间隙,眼睛却盯着更广阔的生意场。
在下班后逛街的时候,他敏锐地发现,香港的夜生活并不丰富。
真正的娱乐场所都是那些高档的地方,必须穿着正装才能进入。
可在下班时间,谁又愿意还过着上班时的死板生活呢?
于是,他决定在香港开一家西式酒吧,不限定顾客的穿着。
就这样,盛智文靠着开设全港第一家西式酒吧,在香港站住了脚。
经过了六年的打磨,1975年他创立Colby品牌,把生产线铺进内地村镇。
为了找好料子,他常坐14小时硬座火车,在闷热拥挤的车厢里颠簸。
在广东,他遇到一位技艺精湛的老裁缝,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高端西装。
靠着这份执着,公司上市时业务已覆盖35个国家。
仓库里堆满4200家供货商送来的布料,600名员工忙着处理全球订单。
可这还不是盛智文的辉煌时期,他的目光总比别人多看十年。
1983年,他盯上中环一条冷清的斜街,掏出3200万港币拍了下来。
对于这条街区的改造,他亲自操刀设计细节。
不仅请来国际设计师,还首创性地引入街头艺人表演,让这里成为了融合中西文化的独特地标。
2000年,他以22亿港元的价格将服装公司卖给利丰集团,完成了事业的一次重要转型。
随后转身扎进更难啃的骨头——香港海洋公园中。
2003年,时任特首董建华找到他,希望他能挽救濒临破产的海洋公园。
盛智文二话不说接下烂摊子,带着团队天天泡在园区。
为了宣传新项目,他豁出去扮过企鹅、当过海盗,记者会上顶着滑稽装扮逗得全场大笑。
高峰期的海洋公园的游客量,甚至超过了迪士尼。
半个世纪的中国情
在香港打拼半个世纪,盛智文早已把这片土地当成了家。
2008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美加双重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
这个选择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当工作人员递来中国公民证件时,这个在香港打拼近 50 年的犹太商人眼眶发热 。
办公室里挂着的《孙子兵法》、抽屉里的普洱茶饼,都在这一刻有了更重的分量。
2019年,他受邀参加北京国庆庆典,亲眼见证了新中国70周年的盛况。
这也更让他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这个身份,也为中国百姓做出贡献!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他二话不说就采购医疗设备支援抗疫。
次年,河南遭遇特大水灾,他立即捐款1000万援助灾区。
同年,他还参加了香港第七届立法会选举。
虽然最终以15票之差落选,但这份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值得敬佩。
之后的盛智文持续投资、支持城市建设,为推动中西文化交融贡献力量。
在各大高校,常能看到他为年轻人演讲的身影,鼓励新一代抓住东方崛起带来的机遇。
如今75岁的盛智文依然精力充沛,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雷打不动地做瑜伽、冥想。
这些习惯让他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
作为兰桂坊集团主席,他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开拓新的商业版图。
不仅如此,他还投资了好莱坞电影,坚持要把敦煌壁画和岭南醒狮塞进剧情,向世界展示中国。
在他的宣传下,2024年,申请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同比增长了47%!
如今,他已经把全部商业重心转向中国,用自己的经历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
结语
盛智文或许不是第一个爱上中国的外国人,但用半个世纪把商业版图和人生信仰都扎根于此的,他是独一份。我们期待会有越来越多的盛智文出现。
参考文献:
1.新华社:《盛智文:西方面孔中国心》-2020-7-19
2.中国新闻网:《“兰桂坊之父”盛智文:我是“洋面孔”,但有“中国心”》-2023-6-29
3.华商韬略:《就是他!犹太裔巨富,70高龄转籍做中国人》-202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