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竞争新优势

推荐 04-25 阅读:2 评论:0

作为东部经济大省,浙江经济总量已经迈上9万亿元大关,但是传统产业占比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源要素相对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跨越“新成长烦恼”的关键阶段,努力在创新中发挥经济大省的引领作用,是浙江经济加快实现从“量”的合理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的必须选择。

一是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彰显出“企业挑大梁”的鲜明导向。2024年浙江高新技术企业达4.7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801家,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三。要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挑大梁。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组建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探索“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建立重大项目企业出题机制,基本形成“企业出题、机构解题、市场阅卷”协同攻关、双向奔赴闭环机制,着力让企业全面参与到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之中。

二是厚植创新土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示范”。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始终坚持以制度“洼地”支撑创新“高地”建设。坚持英雄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宽容对待创新失败,耐心对待企业成长,以“店小二”精神优化创新生态。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突破不断涌现,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从阿里巴巴诞生,到“杭州六小龙”出圈,浙江正努力成为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省份。

三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制度创新赋能科技创新“走在前”。近几年,浙江大刀阔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以网上技术市场、“浙江拍”、“安心屋”为标志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浙江首创的科技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为校企产学研合作注入催化剂。搭建“研发—验证—中试—量产”全链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一站式”支持,有力促进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

四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突出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创新链中的核心地位,梳理具有竞争优势的九大产业链,由省领导担任链长的协调机制,推动链主承担更多的国家“两重两新”项目,把有组织的创新突破与有组织的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本地企业在全球创新中的话语权。同时,聚焦推进教科人才协同改革,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发展,促进各个节点之间的有效“链接”和有机“融合”。

(作者兰建平 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