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加速秩序崩塌,阿根廷总统米莱直言,中美俄将“三分天下”
特朗普上台后,以一己之力将国际局势搅得乱七八糟,当下俄乌冲突并未结束,中东战争在美方参与下,还颇有壮大趋势,一场关税战更是弄得各国坐立难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根廷总统米莱,日前就当下的国际格局作了一番总结。米莱表示,我们都能看到,在关税战爆发后,世界开始重塑,二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已经死亡,未来世界将出现中美俄“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美国领导美洲,俄罗斯领导欧亚,中国领导亚洲部分。
至于欧洲,其早就没有成长了,未来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也必须克服文化觉醒。
(阿根廷总统米莱)
结合当前局势来看,米莱的这番话,既存在合理性,也存在不合理性。
合理的地方在于,这番预言确实是有着地缘政治与实力基础的逻辑支撑。
就拿美国来说,美国在美洲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确实是根深蒂固的,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当下引发了盟友的不满,但其对拉美“后院”的控制仍难以撼动,区域一体化,如美墨加协定中美国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米莱政府更是频繁访美,平均每48天一次,寻求和美国经贸合作,甚至以接受美国荣誉奖项等方式强化关系,都反映出了美国对拉美的持续影响。
俄罗斯这边,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通过能源、军事存在及区域联盟如集安组织,维持着对欧亚部分地区的控制,但其影响力更多集中于苏联国家,而非整个欧亚大陆。
在特朗普上台后,大力推动结束俄乌冲突,并致力于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若是俄罗斯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俄罗斯的地位和势力范围有望再次扩大,所以说俄罗斯领导欧洲,也算合理。
至于中方这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经贸合作、区域安全机制如上合组织等,已成为亚洲经济整合的核心力量了。亚洲近半贸易都依赖中国市场,其基建投资与技术输出更是正在重塑区域价值链。
而所谓旧秩序崩塌,也是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抬头、多边机制失效、非西方力量崛起等。这种状况,让米莱敏锐捕捉到“权力分散化”的趋势,认为区域霸权可能取代全球霸权。
此外,国际体系也呈现出了“中美竞争、俄美缓和、中俄协作”的三角格局,米莱将其简化为“三大区域领导”,符合冷战后“势力范围”思维的惯性延续。
(普京和特朗普)
但同时,这一预言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一就是米莱忽视了多极化和非西方力量的崛起。
最典型的就是拉美国家。尽管美国在美洲具有传统优势,但近年来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都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在金砖机制中寻求自主发展。米莱政府虽亲美,却因国内经济压力,也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对华合作,这些迹象都表明,拉美并非完全服从美国领导。
俄罗斯这边,其对欧亚的影响力,也受限于西方制裁和欧盟的独立性。欧盟作为经济和政治实体,与北约共同构成对俄制衡,使得欧亚大陆难以被单一国家主导。
其二,则是中美俄经济也各自存在局限性。其中美国难以单独支撑全球领导地位,其债务危机和国内政治分裂削弱了对外投射能力;俄罗斯经济规模仅与意大利相当,依赖能源出口,难以支撑“欧亚领导”的野心;中国这边,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也面临人口结构,地缘政治竞争等挑战。
最后,则是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
以阿根廷为例,在米莱执政后其就不断在中美间摇摆,这也显示出中小国家其实会根据实际利益调整政策,而非被动接受大国安排。所以米莱的这番预言,低估了中小国家通过多边机制争取话语权的能力。
总之,米莱的预言有点“看菜下碟”——确实瞅准了中美俄当下的实力,但脑补中把国际局势想得太简单了,硬把复杂的地缘政治掰成“三国分治”的剧本,直接把欧盟、印度、东盟的戏份砍光了。但现在全球化都卷成一团乱麻,各国利益跟毛线球似的缠在一起,谁能划出一条干干净净的“势力范围分界线”呢?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国际秩序更像一张“多中心大网”,各个区域强国、新兴力量都在网上挂着,谁也没法独霸一片区域当“话事人”。
米莱这预言,更像是刚上台看大国打架觉得热闹,随手画了张“势力地图”,热闹是热闹,就是没摸到国际格局深层演变的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