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上将生平未尝一败,抗战时为何被雪藏?丁盛回忆道出关键

历史 08-31 阅读:149 评论:0

对于一个将军而言,最好的舞台就是战场,最好的机会就是上阵杀敌。说到我军的常胜将军,韩先楚上将能排得上号。

回顾韩先楚的军旅生涯,人们惊讶的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有长达5年的时间都在后方学习,这是怎么回事呢?

韩先楚和很多革命战士一样,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没念过什么书,读书成为他的奢望。

小时候,韩先楚只能给地主放牛,还在竹篾店里当工人,为了生计,什么养活累活都干过。

长大后,韩先楚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还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跟着部队辗转来到武汉、孝感等多个地方打游击。

长征时期,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为了帮助主力军转移火力,多次和国民党部队发生正面冲突,他凭借着极强的军事能力,屡次化险为夷。

韩先楚很有打仗的天赋,渐渐的组织也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八路军成立后,韩先楚被任命为688团副团长,并于4个月后担任689团团长一职。

抗日战争前期,日军风头正盛,在中国肆虐横行,残害了不少中国军人。为了缓解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压力,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作战,常常对日军进行偷袭。

这一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日军的势力,也惹怒了日军,他们开始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开展大范围攻击。

当时的我军,无论从军备物资还是人员储备上,都不是日军的对手,不少优秀的革命将领被日军残忍的杀害。

为了保护革命的种子,中央决定将一批核心军政干部召回延安后方,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丁盛将军回忆,被召回的干部中就有韩先楚。

这些将士们离开战场一线,心中不免沮丧,组织也没有让他们的一腔热血无处挥洒。在中央的安排下,这些将士们开始接受系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

韩先楚在延安,一待就是整整5年。5年没有回到战场,对于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来说是一种遗憾,对于他漫长的生命而言却是一种积累和厚积薄发。

在延安,韩先楚不断学习深造,渐渐地被培养成一名有勇有谋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1946年,积累5年之久的韩先楚被重新启用,派往东北指挥新开岭战役,敌军则是国民党的刀尖部队25师。

面对强大的敌人,韩先楚没有退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当下的实际情况巧妙结合,将敌人死死的围在我军的控制中。

解放海南岛战役,更是让韩先楚这个名字响彻华夏大地,至今仍然是经典。

1955年军衔授予之前,在原先的授衔名单中,韩先楚被评为中将。但毛主席看完之后,直接批示:“韩有功,中晋上”,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

事实证明,光有实践知识也是不够的,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