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芭比电影:来自Z世代的反抗

国际 11-05 阅读:21 评论:0

如果谈论起对芭比的第一印象,我猜很多人会想到粉色,粉色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而在这部电影中,粉色的使用给人带来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一种传统叙事的颠覆。粉色是极少的几乎完全象征着女性的颜色,从包裹新生儿的襁褓开始,医生便以 粉色襁褓代表女婴,男婴则以蓝色代之,似乎从出生的那一 刻起,粉色在女性的一生中便开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男人使用粉色,我们往往会使用娘娘腔等词语来污名化他,这就是传统价值观对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的塑造,男性必须勇敢强壮而女性则需要温柔贤惠。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用“粉面”来形容美女的例子。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就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的“粉黛”就是指用粉色妆容修饰的美丽女子。实际上,古代的审美观念中,女性的肤色被视为与性格和品行有关。比如,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中,常常有描述贞洁烈女形象的情节,这些女子通常被描绘为肤色白皙,如同美玉一般。相反,那些行为不检点的女性则常常被描绘为肤色较深,暗示着她们的性格较为开放、随性。

而到了近代电影中,粉色是虚荣与邪恶的象征,如果我们回顾电影史,我们会发现当各个电影导演在使用粉色时往往把它与坏女人的形象所绑定。例如,在哈利波特中,乌姆里奇教授就是一个纯粹粉色的装备,而在哈利波特中,她几乎象征着一种虚荣媚强的纯粹的恶,她是一种小人物的极恶,对上面无尽恭维,对下面蔑视欺压。

乌姆里奇

但在这部电影当中,电影导演故意使用了大量的粉色调,一方面是突出芭比这个玩具系列的特色,另一方面又隐含着Z世代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抗和对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追求。Z世代啊,也就是00后这一代人,他们可是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哦。这代人成长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传统的概念在他们身上都可能被打破。像我们小时候,家长说啥就是啥,但00后这一代可不一样了,他们更加自主、更加追求自由。粉色也成为了Z世代表达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方式。他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不希望受到传统的束缚和限制。而粉色恰好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自由精神的颜色,它代表着独立、自主和追求自由的态度。粉色在Z世代中成为了一种象征,它代表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和对个人自由主义的追求。这种对粉色的热爱和追求,也成为了Z世代表达自我、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所以啊,这部电影用粉色调来表现Z世代,真的是既贴切又深刻。粉色调就像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需要我们去打破传统、去追求自由的一面。

粉色

但是这部电影除了这之外仍然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叙事节奏。有时候剧情发展得比较快,让人感觉有点跟不上的节奏,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理解。而有些情节又过于冗长,让人感到有些无聊和乏味。这样的叙事节奏可能会让观众感到有些不适应,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理解电影的节奏。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有些角色塑造得不够深入,让人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动机。还有一些情节和细节处理得不够精细和严谨,让人感到有些不合理和牵强。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整体评价和观影体验。

但是最让我担心的问题是,作为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它毫无疑问是一种资本推动的作品,而同时这部作品又表达了女性主义的概念,这意味着资本主义正在试图将女性主义作为赚钱的工具。当女性主义被资本主义所驯化之后,它本身是否还能如几十年前的妇女运动那样先进是值得怀疑的。女性主义不应该被作为赚钱的工具。资本的介入可能会影响电影的制作和表现方式,使得电影更多地关注商业利益而不是真正的社会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对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要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但无论如何,进步总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