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绝不用海归为何引发新京报的反对?新京报:根深蒂固的偏见
新一届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71岁的董明珠高票连任董事长。
会议期间,她最为关注的是格力管理层的年轻化问题,并补充“绝不用海归派”。一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官方媒体新京报给出的回应是:背离常识,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71岁的董明珠还要在干三年。
平时大家对她的评价是过于严苛,思想守旧。可在股东大会上,她高票连任。开始其掌权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现在她已然成为舆论焦点,对雷军的电车进行评论,声称自己的电车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又是将格力专卖店更名成董明珠健康家,宣扬自己71也不退休。
她的一生敢打敢拼,算的上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而在大会上,她发表的言论却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临时股东大会上,投资者要求格力管理层变得更加年轻化,用年轻的驱动力创造出高端、新颖的格力产品。
董明珠的回应铿锵有力:格力的人才选拔不以年龄或资历衡量。
目前更加关注思想的年轻化,注重创新和拼搏能力的体现。可是后面补充的话引起了争议,她强调,绝不用海归派。只要在国内高校培养自己的人才。
没有避讳,她觉得海归派里有间谍,无法辨别谁是或谁不是。
这一言论明显有扣帽子、挑拨的嫌疑,消息一经发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很多人都对格力有意见,但是家家户户格力的拥有量还是不少的。
对于格力的老总发出偏激的言论相当关注。
争议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点,间谍论断和自主培养人才。
首先间谍论还是过于偏激。董明珠将自己不用海归人才的原因归咎为其中有间谍。实际上一棒子打死了所有人。
海归群体也不乏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自己任务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花费了大量金钱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
现在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努力全部否定,甚至认为其中有间谍。过于残忍了,不管是不是,海归人才对这顶荒唐的污名帽子还是感到生气的。
举个例子,历史上国家危亡时刻也有很多留洋人才回来推动中国发展,比如詹天佑推动铁路工程发展,李大钊、钱学森等等出国留学回来报效祖国,董明珠的言论就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对当下出国学习的否定,也是对留洋人才的抹黑。
况且格力高层换届不就是想要吸引年轻人才让产品更加新颖么?
从全球化趋势分析,开放才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确在某些方面领先,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
国外的芯片、人工智能等等都需要我们学习,跨越海洋学到人家的不同思想和技术,留学生们也想给中国的发展助力。
格力拒绝留学生,就和宣称的将格力改成思想年轻化的构想背道而驰,忽视了人才多样性。
再将视角转回到自主培养人才方面,董明珠认为中国高校培养出优秀人才的能力是很强的,痛批部分企业盲目推崇海归人才,呼吁通过国内高校培养技术人才,并迅速展开行动。
播出资金,投入资源完善福利体系,建设人才公寓留住国内人才。
确实吸引了大量人才,技术和专利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制造业方面也突飞猛进,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离不开这些举措。
可自主培养人才没错,也不能忽视海归吧,不能崇拜,也要让他们的力量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对于董明珠破绽百出的论调,新京报迅速做出回应。
驳斥董明珠的言论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首先肯定了格力用人理念中年轻化、创造力的观点,相信做企业需要责任心和符合年轻人的产品设计。
部分观点是值得宣传的,但是对于她提到的“不用海归派”则是背离常识的。
脱口而出的间谍理论分明就是落后的观念,是偏见。对海归派一棒子打死,会加深对相关群里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作为一个企业老总、公众人物,不能信口雌黄,没有根据就臆断。
这样的偏见必须及时纠正。
重视本土人才和招聘海归人才的观点并不是对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更好的企业,给老百姓创造能更好享受生活的产品。
退一万步讲,就是不招聘海外人才,也没必要挑起对立情绪,对于人才是一种侮辱,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才回归中国成为热潮,开放是世界大势,董明珠的言论有些偏激。
公众方面,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格力企业实力强大,核心技术不容外泄。谨慎选择人才是必要的举措,尤其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技术外泄并不少见。
董明珠作为民族企业家,该做法能够缓解人才外流,保持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反对者则认为,观念狭隘且封闭。
不仅加剧了社会偏见,影响国家海归人才回国服务政策的顺利实施,也让社会公平就业秩序受到挑战。
人人想着在国内学习,变成单一的人才渠道,最后还是限制住企业的创新能力,多样化的人才结构才能助力科学、新颖的公司长远发展。
格力努力实现更新换代,实现人才的自我革新,从发展的角度看是在向更加完善的防线发展的。
近些年来董明珠开直播,走向台前推销格力产品,“永远对自己的商品不够满意。”还是全心全意盼望企业有着美好的未来。
可惜这次的言论引发争议,说句公道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人才的出身,而是努力创新,呕心沥血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
中国有句话叫有容乃大,唯有破除守旧观念,在自主培养和海归人才中间寻找平衡点,最终实现好空调格力造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新京报 2025.04.23——“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