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是如何得罪了雍正,以至于最终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著作《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盛衰亡的过程,其作者曹雪芹也被人津津乐道。
曹雪芹的家族与红楼梦中的贾家颇为相似,原本也是一个大家族,但在他12岁时却被抄家,家道中落。
而曹雪芹的叔父曹頫(fū)原本也是深受雍正赏识,为何最终却得罪了雍正并惨遭抄家?

《红楼梦》的文学意义十分重大,并由此延伸出了“红学”,而曹頫则是近些年的红学研究中被认为是贾宝玉原型的人。
原先贾宝玉被认为是曹雪芹所写的自己,但此后又认为,曹雪芹年少时曹家就已经没落,关于曹家的大部分奢靡生活都没怎么经历过。
而曹頫作为曹家辉煌时期最后一代掌门人,确实经历了从小锦衣玉食,后来家道中落的全程。

而曹雪芹的“雪芹”是他的号,在清代袁枚的说法中,最开始“雪芹”也指的是曹頫。
甚至有红学观点认为,曹頫才是《红楼梦》一开始的作者,否则也不会出现前后行文风格不一致的情况。
而曹頫被认为是《红楼梦》作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真的有与写出《红楼梦》相对应的才学。

曹家是织造世家,织造也就是为皇家制作织物的机构,是被皇家认可的商人专门为皇家经营织造的地方。
而作为吃皇家饭的家族,曹家可以说是不显贵都难,因此,曹家的资产、生活水平都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一档。
这一点也与《红楼梦》中贾家的状况相应,可以说对于曹頫来说,他也算是带着玉出生的。

而曹頫的家境这么富足,受到的教育也必定不差,而他也有一定的文学天赋,对于诗词也是信手拈来的。
袁枚这个曹頫之后一百年前的人物也听说过其才学,就足以证明曹頫确实有一定的水准了。
而据记载,曹頫年轻时常常作诗,当时曹家家主曹寅也常作诗与曹頫应和,可以说曹頫在曹寅那里印象是极好的。
不止曹寅,其他朝廷的官员、曹家内部的管家等,都对曹頫十分推崇,可见曹頫的才学与待人接物的能力。

在曹寅死后,曹寅的儿子曹颙(yóng)接任不久也病逝在任上,而康熙就让官员们在曹家子嗣中找一个人来接班。
而官员们大都推崇曹頫,曹頫也因此成为了织造主事,康熙以及之后的雍正都十分信任他。
对于曹頫来说,接任织造主事无疑也是十分有利的事情,不仅从此进入官场,而且还有很大的利润可拿。

但出乎官员们以及皇帝的预料,尽管曹頫的才学不错,诗词也都拿得出手,但曹頫却没有作为织造主事处理事务的能力。
这一点不仅是导致雍正对曹頫厌恶的根源之一,也是曹家没落的开始,曹頫也成为了曹家最后一任织造主事。

曹頫做事的能力跟他作诗的能力相比,那可算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堪称是祸患级别。
而曹頫接任织造主事,成为曹家管事者后,也是大兴奢靡之风,享受着豪华的生活。

与其生活作风相对应的则是他执掌下的织造司连年亏空,不但没有多少进账,反而花费不少。
于是喜好节俭的雍正就对曹頫传过旨意,说曹家的奢靡之风太过,且给皇家贡献的龙袍太多,自己心里不高兴。
从这个说法来看,雍正其实早就对曹頫有过一些不悦,只是过于欣赏曹頫的才学,才加以忍耐,只是传口信表达一番自己的不满。

而曹頫在接到雍正的口信后,依然没有改变奢靡风气,这可能也是后来雍正愈发厌恶他的原因。
而曹家世代经营织造司,亏空不止是曹頫自己所致,前几代主事也有所“贡献”。
到了曹頫的时候,织造司累计的亏空有八十多万两,堪称数目巨大,而曹頫自己则也是一直在造成亏空。

康熙后来开恩,曾经让曹頫和另一家织造世家用盐税填补亏空,但到了最后,曹頫还是又差不多一万两的亏空没有上交。
雍正上任第一年,就把另一家织造世家抄家了,并且波及到了曹家,不再能用盐税来填补亏空。
要是只是亏空问题,这算是织造司的老毛病了,雍正也不是不能理解,只要还有进账就行。

但曹頫的做事能力太差,自雍正登基以来,从来没有什么好消息,奏折上全是亏空一类数据。
雍正发了狠,要曹頫给个说法,曹頫畏畏缩缩半天,说希望给他三年,他会把亏空填上。
雍正也给了他这个机会,决定再观察曹頫三年,如果曹頫确实能够把亏空填上,那也就算了。

但曹頫本来就没有这种才能,拿什么来填补亏空?眼看着三年之期越来越近,织造司的亏空还有很多没填。
曹頫惧怕之下,悄悄地把曹家的财产一批批地转移到了各个地方,比如亲戚家里或者藏在其他宅邸里。
但雍正早就对曹頫有所不满,一直派人注意着曹頫的动作,眼看着亏空难填,而曹頫又打着转移钱财的主意,顿时恼火万分。

这时的曹頫还犯了另一项罪责,本来只是革职,但雍正最讨厌臣子把钱财转走,一气之下干脆把曹頫抄了家。
是以,曹家最终在无能的曹頫手中没落,年仅12的曹雪芹被迫失去了优渥的生活。
而雍正把曹頫抄家之后,派人清点金额,算上曹家本身有的财产,再加上借出去的钱,完全足够弥补织造司的亏空,甚至还能剩下不少。

但雍正对曹頫也不是突然就厌恶起来的,而是一点点的失望积攒起来并最终爆发的结果。
曹頫的亏空被雍正多次催促,但始终没有直接对他问罪,可以说已经是很宽宏大量了。
之前曹頫在奏折中对灾情描述过于简单,雍正虽然批评了他,但也让曹頫大胆行事,甚至可以为曹頫提供支持。

而且雍正对于曹家的刑罚虽然看着很严重,这种结果实际上还是对曹家从轻处理了。
如果按照那个时候雍正处理其他官员相似案子的时候,不仅革职抄家,甚至还有流放、充军、赐死等等。
相较来说,曹頫的下场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从中也看得出雍正对于曹頫还是有一定的宽容的,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厌恶。

曹頫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其实也不过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而已,雍正对他来说已经很是宽恕了。
曹家被抄家后,依旧还有欠款没有换完,几年后,雍正直接免除了这一部分欠款,对曹頫算是仁至义尽了。
其实曹頫的事务、奏折等再差,只要他能完成皇家关于织物的要求和供应,那也不会怎么样。

但曹頫不仅性格很差,而且在织造事务上也是纰漏百出,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那雍正即便是再欣赏他的才学,也不能放任他一直在织造司亏空下去,更何况连年亏空的时候,曹家依然是奢华不减。
曹頫最终导致家道中落,但由此也导致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真不知道是应该骂他还是夸他。
但可以确定的是,曹雪芹不到五十岁就穷困潦倒而死,与曹頫的无能有很大的关系。
信息来源:
曹頫——百度百科
红楼梦新证——国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