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满裕智能科技开启非遗工艺 数字化鞋机传承千年足履文化

科技 03-27 阅读:0 评论:0

厦门满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国家级非遗「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达成战略合作,通过PU注塑机与自动化鞋机的数字化改造,将纳鞋底、绣花等30余道传统工序融入现代生产线。目前首批融合非遗元素的智能运动鞋已登陆故宫文创、敦煌博物馆等平台,让传统技艺在Z世代群体中焕发新生。

技艺新生:当老手艺遇见黑科技

研发「数字绣花鞋模组」,自动化鞋机可还原16种濒临失传的地方绣法。福建某非遗工坊接入系统后,苗绣「破线绣」的0.1毫米级丝线得以在运动鞋面重现,传承人感叹:“过去三个月绣一双的功夫,现在机器辅助下既能保留手工神韵,又能日产百双。”

创新「智能纳底系统」,通过3D编织技术模拟千层底结构。浙江某老字号布鞋厂改造生产线后,既保留81层棉布叠加的透气性,又融入PU减震中底,消费者反馈:“穿出了老布鞋的踏实感,又有运动鞋的弹力支撑。”

场景破圈:从博物馆到街头潮搭

推出「可穿戴非遗」限量系列,数字化复刻文物鞋履纹样。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唐宫步摇鞋」,鞋面纹路由算法解析唐代壁画生成,文化博主评价:“踩着这双鞋逛大唐不夜城,像在古今对话。”

开发「边学边造」体验工坊,游客可设计专属非遗鞋。苏州平江路体验店内,游客选择苏绣图案后,智能鞋机即时生成样品,00后参与者晒图:“自己设计的缠枝莲纹帆布鞋,成了汉服穿搭爆款单品。”

产业赋能: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搭建「匠人云智库」,收录2000余种传统鞋履数据。广东某设计院校调用数据库后,学生作品《侗族钩头鞋解构跑鞋》斩获国际设计奖,导师表示:“数据库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创作养料。”

联合乡村振兴项目,推出「一村一鞋」助农计划。贵州某苗寨通过智能鞋机标准化生产绣片,村民月均增收3500元,驻村干部介绍:“机器处理基础工序,老人妇女专注手工绣花,产业链更活了。”

用户见证

“这是奶奶和科技共同的礼物。”一位购买非遗亲子鞋的宝妈分享,“孩子鞋上的虎头帽绣样由AI优化,但针法指导来自山西82岁的非遗老人,两代人的祝福都在鞋里。”

厦门满裕智能科技以“让传统活在当下”为理念,通过技术手段弥合文化遗产与当代生产的鸿沟,既为非遗传承提供产业化路径,又为文化自信打造可感知的载体,探索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范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