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杀人无法无天?中国法律:照判不误!

科技 03-25 阅读:19 评论:0

3月24日晚,威海海警局发布“情况通报”称,3月11日,荣成市一艘远洋渔船在公海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致1人死亡。威海海警局已于3月12日立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涉事船只正在返港。目前案件正在依法侦办中。

案件引爆焦点:公海是否"法外之地"?

这起发生在印度洋公海的渔船命案,让公众产生巨大疑问:公海杀人真的能逃脱法律制裁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虽不属任何国家领土,但船只在公海航行时需遵守船旗国法律。本案中涉事渔船悬挂中国国旗,中国依法享有司法管辖权,威海海警的快速立案正是基于这一法律依据。

法律"长臂"如何跨越海洋?

船旗国管辖原则:就像汽车挂牌行驶需遵守属地法规,远洋渔船在公海作业时,必须执行船籍国的刑事法律。本案中"鲁荣远渔"号注册于山东荣成,中国司法机关有权介入。

中国刑法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犯故意杀人罪,即使最高刑为死刑,也适用我国刑法。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审判,最高可判死刑。

国际司法协作:即便嫌疑人逃往他国,我国可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等机制实现跨国追捕。

血案背后的司法实践

本案与2011年震惊全国的"鲁荣渔2682号惨案"(33人出海仅11人生还)有相似之处。当年我国司法机关对公海杀人案成功行使管辖权,主犯最终被判处死刑。这证明我国对远洋犯罪的打击力度,公海绝非犯罪天堂。

尽管公海犯罪存在取证难(如本案尸体沉海)、目击者少等现实困难,但现代刑侦技术(卫星定位、电子数据恢复等)与法律制度的完善,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成为现实。此案进展也警示船务公司:必须加强远洋作业人员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防范极端事件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