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明白了,中国和美国路线不同,实力被低估,3句话足以诠释
特朗普上任以后发起了多项对华措施后才发现,这些制裁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是凸显了中国愈发强大的实力,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已经在经济、科技、军事上都形成了领先。
01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并没能起到想要的效果
年初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税,特别是在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上进行了“重点照顾”,接连两轮10%的关税政策还不够,还想要再次针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当然,这也招致了中方的强硬反击,每一轮关税政策的背后都有着中方的反制措施,从重型机械再到农业,美国的优势领域全部遭到了中方的关税政策反制,大批美国民众为此对美国政府怨声载道,因为自己的利益在这场中美竞争中受损。
这也让特朗普现在才意识到中美之间的线路完全不同,往日里低调的中国实力被严重低估。
中国一再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军事经济实力都不行;而美国则是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依旧是“全球霸主”。
这就导致了美国看似强大的GDP,实际上是有着很多的注水成分的,正如华尔街的金融泡沫一戳就破,在俄乌冲突全球局势升温的这段时间,美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增长,但通货膨胀也保持着高增长,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升,失业率居高不下。
相反,中国的GDP作为全球第二,尽管和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按照购买力计算的话,实际上中国的购买力已经远超美国,这点在军费开支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美国的军费开支在2024年为8860亿美元,中国为2313亿美元,二者相差近四倍,然而双方的军力发展有目共睹;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在不断增长,而美国的军事实力却在以一种倒退的速度发展,不但无法实现舰机数量的增加,连原有规模都无法保持。
在2026年退役一艘尼米兹号航母,2027年退役一艘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迟迟未能下水海试的情况下,美军的航母编队将直接从11艘锐减到9艘;各种武器采购项目因为成本超支不得不减少甚至是取消采购,六代机更是因为成本原因多次中止。
而中国仅靠美国四分之一的军费建造并下水新航母,还有足够的资金去采购各种武器,以及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02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中国的真实写照
用“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3句话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现在的战略核心。
在“广积粮”这点上,电磁弹射航母、隐身舰载机、高超音速导弹、六代机的密集亮相,并不是现在才有了这些武器技术,而是直到现在才对外公布,换句话说就是“过于落后可以展示”。按照“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规律来看,六代机都已经进入密集试飞状态了,那么七代机的方案可能也正在路上。
正是有着大量的新技术正在研发中,部分已经“落后”的技术才能够在这时展示出来,现在中国展示出来的各种武器装备技术只是冰山一角,就像前段时间曝光的“地下核长城”,谁也没料到这种史诗级工程能在外界不知道的情况下完成。
“高筑墙”这点更是符合中国低调的特点,物理意义上的中国基建,已经将国内的基础设施水平做到了全球顶尖,一带一路等多个世界工程更是打通了中国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在外交上也保持低调和谨言慎行的特点,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从不介入其他国家的内部问题,在国际社会上保持中立特点,不结盟、不站队。
“缓称王”这点更是美国无法接受的,美国的衰落是肉眼可见,因此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对于美国身为全球老大的地位看的十分重要,一旦美国失去这个地位,那么在过去几十年间建立的军事霸权和美元霸权将全部崩塌,因此美国绝不允许任何国家能够威胁或者抢夺自己这个地位。
03 美国为了维持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手段齐出
可以看到,中国的六代机首飞后,特朗普就推出F47,并表示美国六代机已经秘密试飞了5年,将是全球最先进最具备杀伤力的战机;在中国的Deepseek等AI模型、光刻机、芯片取得技术突破的时候,对中国的芯片、光刻机加码制裁,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显卡用于AI计算和研发;在中国的电动车、无人机凭借超高性价比垄断全球出口市场的时候,直接电动车加征100%关税、无人机在美禁售。为了阻止中国的优势扩大和领先,美国现在已经是手段齐出。
从综合实力来讲,中美之间的确还存在着部分差距,但在部分高新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已然拉开,而在两国不同的发展路线下,这个差距只会越拉越大,特别是在美国失去完整工业生产能力的当下, 美国很难做到这些产业的追赶;别的不说,光高超音速领域需要的风洞就是摆在美国面前的一个障碍。
在胡塞武装都拥有高超音速导弹的当下,美国要如何拥有高超音速导弹,实现“赶胡超中”,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