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秀肌肉失败?派出双航母,每天2000万美元,啃不下一个胡塞!

历史 03-27 阅读:420 评论:0

文 | 开心的李鬼

编辑 | 开心的李鬼

前言

3月2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第二艘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已加入“杜鲁门号”的阵容,向胡塞武装发起了新一轮的打击。

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首次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派遣“双航母”阵容进驻红海,但也引发了一个深刻的战略反思——为何即便如此强大的作战力量,面对胡塞武装却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双航母”阵容是美国海军的强力武器,但美国并没有轻松“制胜”,反而陷入了一场消耗战。

美国的“双航母”阵容真的无敌吗?面对不对称的敌人,它的优势还能发挥作用吗?

双航母出击

美国海军“双航母”阵容出击,按理说应当会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以目前在红海执行任务的“杜鲁门号”航母为例,它装备有150架舰载机,并配有10多艘水面舰艇和潜艇,具备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和反潜能力。

而且美国航母打击群的配置相当豪华,除航母外,通常还有1艘巡洋舰、2至3艘驱逐舰和潜艇,具备了强大的防空能力、反潜能力和电子战能力。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强大的阵容,在面对胡塞武装时却并未展现出应有的优势。

一方面,胡塞武装并未被彻底清除;另一方面,美国海军的高投入与敌人低廉的打击成本之间的巨大反差。

2014年以来,胡塞武装多次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攻击美国航母,尽管美国成功拦截了大部分威胁,但每次拦截的成本都极为昂贵。

据分析,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的成本相对较低,每次攻击所用的费用也不过百万美元,而美国海军的反击成本则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网友对此发表评论:“胡塞的武器成本不到100万美元,美国的F/A-18舰载机每次出击,单小时的飞行成本就需要3.5万美元,拦截胡塞的导弹几乎等于在花钱买‘大炮打蚊子’。”

这背后隐藏的,是美国在打击低成本、不对称敌人时,投入和产出的极度不平衡。

实际上,胡塞的作战手段远比传统敌人更具灵活性和难以预测性。

胡塞武装不仅采用了低成本的武器,还精心策划了复杂的战术布局。

例如,他们通常利用狭窄的地形条件,通过山地和城市的掩护发射导弹,而红海地区的狭窄水域也限制了美国海军的封锁能力。

不对称战争中的“隐形陷阱”

“双航母”配置显然并不适合这种不对称战争的作战模式。美国的航母打击群和胡塞武装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对称”竞争。

美国海军的战舰配置、高科技武器系统,乃至核动力航母的持续航行能力,使得它们在面对传统大规模战争时,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对于胡塞这样的敌人,传统的航母战斗群并没有优势,反而让美国海军陷入了“卡壳”状态。

首先,美国航母打击群的作战模式并不适应这种低成本、游击式的战争。

胡塞的武器技术较为落后,但他们却能利用这一点,通过廉价的无人机、巡航导弹等高效武器进行连续打击,极大地消耗了美方的资源。

美国海军出动的每架F/A-18舰载机,每次飞行的成本高达数万美金,而胡塞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导弹往往在几千到几万美金之间。

更糟糕的是,由于胡塞武装的部署常常是机动式的,而且他们会借助地形和民用设施进行掩护,这使得美国海军难以有效的进行精准打击。

美国的反应似乎一直跟不上胡塞的节奏,他们的装备越强大,反而成了消耗战的对象。

再者,胡塞武装的弹药和武器来源也并非完全依赖于自己生产。

通过与伊朗的密切联系,胡塞能够从伊朗走私获取大量导弹和无人机技术,这使得他们的武器系统不断升级,打击精度和数量也逐渐提高。

美国海军虽然在技术上处于优势,但胡塞武装的灵活性和战术布局,依然让美国难以完全消除威胁。

胡塞武装还能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武器补给,进一步增强其对抗美国的能力。

胡塞武装在战术上不拘泥于常规军事设施,反而通过隐藏在民用设施(如学校、医院等)的方式,避免了美军的精准打击,这也增加了美国军事行动的政治风险。

美国面临的战略困境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海军的双航母阵容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传统作战思维和当前战争环境的严重不匹配。

美国航母打击群的战术是针对大规模、高强度的常规战争设计的,强调大范围打击和精确的武力投射。

而胡塞武装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低成本的战争方式——“不对称战争”。

在这种战争中,敌方的武器系统和战术可能并不先进,但他们通过灵活的战术、隐蔽的部署、以及低成本的武器,能够极大地消耗和拖累强大的对手。

美国海军的投入,特别是在“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艘航母部署期间,固定成本就高达2000万美元/天,且若进行大规模的弹药消耗,成本还会进一步上升。

而胡塞武装的日常支出,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一位军事分析人士表示:“美国与胡塞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消耗战。美国不可能以几亿美元的装备去消灭几个小国的游击队伍,这种战略的代价过于高昂。”

当然,出动地面部队进行打击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但这又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全球战略的复杂考量。

阿富汗的历史教训足以让美国慎重对待大规模地面军事干预的可能性。

美国海军的双航母阵容,并未能发挥应有的威力,反而暴露出传统军事力量在应对不对称战争时的短板。

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未来的战争是否仍然需要依赖庞大的军舰和战斗机,还是说,新的战术和技术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这种不对称的战斗中,如何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可能是各国军事力量在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语

通过美国海军“双航母”阵容在红海的行动,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对称战争中,强大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并非可以轻松制胜。

尽管美军拥有无可匹敌的航母打击群,但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低成本敌人时,美国的战术和战略难免显得捉襟见肘。

这一现象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在未来的战争中,低成本、灵活机动的敌人可能会成为大国的头号挑战。

无论如何,美国海军在红海的“困境”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不同类型的战争是否需要不同的作战方式,也许未来的战斗,并不依赖于庞大的武器系统,而是更多地依赖灵活的战略调整。

你认为这种低成本的战争方式,将会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