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春燕:婚后不顾父母反对与丈夫分居,16年过去,她可曾后悔过?

推荐 01-28 阅读:3 评论:0

劳春燕,那是一个让人一想到就觉得充满故事的人。

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本生动的励志小说。

这故事得从她的小时候说起。

在浙江绍兴这个地方,有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那里有一个永远忙碌在新闻一线却从未忽略家庭的父亲。

父亲是当地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当有时间,总会坐下来陪着女儿劳春燕读书。

书架上的书一排又一排,什么类型的都有。

父亲一旦闲下来,就会坐在书桌旁,用极大的耐心给女儿讲解那些书里的道理,回答她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劳春燕对新闻工作的兴趣与日俱增,暗暗在心底立下志愿,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传播真相的人。

在学校里,劳春燕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聪慧与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凭借自己的努力,她顺利考入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系。

大学期间,劳春燕如同一只勤劳的蜜蜂,积极参与学校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各种实践活动。

每次参与,她都会提前精心准备,认真整理思路,仔细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内容,只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她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大学毕业后,劳春燕放弃了很多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进入上海电视台。

从最基层的记者岗位做起,她接受的挑战接踵而至。

有一次,她接到一个任务,要采访一位业界大佬。

为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劳春燕花了大量时间做准备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想要提问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切入,问题颇为刁钻。

她满心期待能够挖掘出有深度的内容。

现实并不如她所料。

在采访过程中,这位业界大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避开重点,不配合她的提问,这让劳春燕措手不及。

采访结束后,她独自走在电视台的走廊里,心情沮丧,她知道自己在采访技巧和应变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次经历反而让她更加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于是,她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并用心总结每一次的经验教训。

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劳春燕很快在上海电视台崭露头角。

她主持了《今日报道》《新闻透视》等多档备受瞩目的新闻栏目。

她在镜头前展现出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眼神中透着敏锐独到的新闻视角,专业模样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事业稳步上升的劳春燕在爱情方面也收获了一份甜蜜。

通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同为复旦校友的裘正义。

裘正义是新闻界的资深编辑,身上带着儒雅博学的气质,与劳春燕的活泼开朗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第一次见面,两人便被对方的才华与人品吸引,仿佛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们的心慢慢拉近,于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幸福,两人都热爱新闻事业,平日里总是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闲暇时会一起探讨新闻选题,分享工作中的点滴趣事,生活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2006年,平静的生活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公开招聘主持人,这对一直渴望挑战自我的劳春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要进入央视,就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上海和心爱的丈夫,开启长期的分居生活。

这一抉择让劳春燕非常纠结,一边是她梦寐以求的事业舞台,一边是刚刚建立的温馨小家,无论选择哪一边,她都感到痛苦。

劳春燕将自己的顾虑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和父母,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建议。

父母看到女儿满是担忧的眼神,心里有些不舍,但他们也不想阻拦她追求梦想。

丈夫裘正义则展现了极大的包容和支持,坚定地对她说:“你放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我支持你。

” 在家人的鼓励下,劳春燕怀着复杂的心情,毅然踏上了北漂之路,开启了长达16年的分居生活。

初到北京,劳春燕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她拖着行李,在偌大的城市里找适合的住处,一间间出租屋看过去,有的环境简陋,有的租金过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勉强满意的小窝。

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她只能硬着头皮去适应和融入。

而工作量大,让她忙得晕头转向,常常连轴转是常态。

由于工作的牵绊,劳春燕没办法陪伴在丈夫身边,他们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维系感情。

看到同事下班后与家人团聚,劳春燕的心里满是酸楚和无奈,只能默默投入工作中。

尽管分居生活充满艰辛和挑战,劳春燕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她把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全身心扑在新工作岗位上。

在央视,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主持能力很快站稳脚跟,主持了《今日关注》《中国新闻》《焦点访谈》等王牌新闻栏目,亲和自然的主持风格和深刻的评论视角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央视名嘴”。

2010年,劳春燕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要时刻——儿子的诞生。

这份初为人母的喜悦,一时冲淡了两地分居的苦涩。

为了照顾孩子,劳春燕的父母从上海赶到北京,一家人开始了三代同堂的热闹生活。

尽管家里多了一份热闹,难免也有些摩擦。

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父母总是抢着包揽家务,尽管劳春燕觉得过意不去,但无法拒绝父母的好意。

长期分居也使得劳春燕和丈夫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偶尔的通话中,丈夫不经意间的疲惫和无奈,让劳春燕心头一阵酸楚。

她深知丈夫为了支持她,承担了巨大的家庭责任,内心充满愧疚。

为了弥补亏欠,她更加拼命地工作,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节目中,盼望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期待早日结束分居生活,一家团聚。

儿子渐渐长大,劳春燕和丈夫意识到长期分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接儿子到北京上学,并购了一套学区房。

买房过程中,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反复商量、对比小区环境和学校资源,终于找到一个满意的住所。

虽然丈夫依旧留在上海工作,但他们在北京总算有了个共同的家。

劳春燕虽然不能每天陪伴在儿子身边,但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带儿子去公园玩耍,辅导他学习。

母子俩坐在书桌前认真探讨书本上的知识,家里弥漫着温馨的氛围。

她更加珍惜与丈夫每次见面的机会,一同分享工作进展和儿子的趣事,互相支持,感情更加深厚。

劳春燕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阳光懂事的小伙子,而她与丈夫继续在各自岗位上奋斗。

漫长岁月里,她感恩丈夫理解支持,能专注事业;感谢父母无私付出,帮忙照顾家庭。

对未来,劳春燕满怀期待,盼望在事业上继续发光亮,也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劳春燕的故事,恰似千千万万个职场女性的缩影,她们在事业与家庭间寻求平衡,奋斗与坚守。

虽然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充满真实感人的力量,激励着更多女性勇敢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