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的命运如传奇般跌宕起伏,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剧集,充满了戏剧性与警示性。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宠臣——邓通,他的一生从默默无闻到富可敌国,又从云端跌落谷底,最终潦倒而死,其经历堪称一部微型历史剧,背后蕴含着诸多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与历史教训。
一、邓通其人:平凡出身,意外踏入仕途
邓通出生于西汉初年,其父邓贤生逢高祖刘邦开国初年。邓贤读过几年书,家道殷实,育有三个女儿后,终于迎来了第四个孩子,这个儿子便是邓通。当时村北有一条南阳郡到汝南郡的官道,每天驿骑飞驰,四方辐辏。或许是希望儿子能像道路一样通达四方,邓贤为儿子取名为“通”。
邓通自幼读经习文,但并无显著起色。不过,他自幼便展现出了出色的水性,到河里摸鱼、捉虾对他来说不在话下。长大后,20 多岁的邓通成了一名船夫,弄水撑船的本领堪称一把好手。
西汉初年,有一项特殊规定:家中财产十万钱以上的,可到京师做郎官,只是没有官饷,需自备车马服装,生活费自理,等候朝廷差遣。邓贤颇有资财,为了让儿子有个好前程,不惜花钱置办车马服饰,送邓通到京师长安闯荡,期望他能为家族争光,光宗耀祖。
邓通来到京师后,凭借自己擅长划船的本领,被征召到皇宫里,专职掌管行船。在当时,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被称为黄头郎,从此邓通便成了一名黄头郎,开始了他与宫廷的缘分。
二、因梦得宠:从普通郎官到深得恩宠
在古代,梦境常常被认为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汉文帝就是这样一位对梦境极为在意的人。
一天夜里,汉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正在艰难地登天,却始终无法上去。就在他感到无助之时,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一看,只见那黄头郎身着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
梦醒后,文帝心中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场景。于是,他来到宫西边苍池中的渐台,想要看看是否能在现实中找到梦中人。当他看到邓通身穿短衫,衣带在后面打结,再看其面孔,依稀与梦中所见之人相似。
文帝立刻将邓通召过来,询问其姓名,那人回答名叫邓通。文帝心中一喜,觉得“邓通”音近“登通”,有登天必通的意思。他更加坚信,梦中帮助自己登天的人就是邓通。
自此,文帝对邓通越发宠爱,宠爱程度与日俱增。邓通性格温和谨慎,不喜欢张扬,也不善于交际。文帝几次赐他休假,他都不出去玩,一门心思留在宫中伺候文帝。文帝愈发欣赏他,十几次赏赐邓通,累计赏赐的钱财达亿万之多。
邓通只会划船,并无推荐贤士的才能,但他胜在小心谨慎,善于看文帝的脸色行事,知道如何讨文帝欢心。凭借这些特质,他深得文帝宠信,官封至上大夫,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三、恃宠而骄:与朝臣的冲突引风波
邓通的得意很快引起了朝廷中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当时,丞相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家门不接见私人拜访,以维护朝廷的清正廉洁和正常秩序。
一次,申屠嘉入朝奏事,看到邓通位居文帝旁边,竟然有怠慢失礼之状,似乎完全没把丞相放在眼里。
申屠嘉上奏完毕后,气呼呼地对文帝说:“陛下宠爱群臣,可以让他们享受富贵,但朝廷新礼仪不可不严肃!”
文帝也知道邓通的行为有些过分,但出于对邓通的宠爱,只是安慰申屠嘉说:“您不要说了,朕私下告诫他。”
申屠嘉回到丞相府后,心中的怒火仍未消散。他觉得作为丞相,必须维护朝廷的尊严与礼仪,于是写檄文召邓通来府。并放出狠话,如果邓通不来,就处斩他。
邓通得知此事后,非常恐惧,赶紧入朝向文帝报告。文帝安慰他说:“你只管去,我马上派人召你出来。”
邓通硬着头皮来到丞相府,脱帽赤脚,叩头谢罪。申屠嘉坐在高位上,没有半点待客之礼,严厉斥责道:“朝廷这个地方,是高皇帝打下的江山,邓通不过是一个小臣,在殿上嬉戏,这是最大的不敬,应当斩首!”说罢,便命令丞相史去执行斩刑。
邓通一听,吓得叩头不止,头都叩出了鲜血,但仍没有停止。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文帝估计丞相已经对邓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惩罚,便派使臣手持符节召回邓通,向丞相致谢,说:“这个人是我的戏弄之臣,您放了他吧。”
邓通回到殿上,委屈地向皇上哭泣:“丞相差一点杀了臣。”
此次事件,不仅展现了邓通恃宠而骄、不懂收敛的一面,也让人们看到了丞相申屠嘉维护朝廷法纪的坚决态度,同时也凸显了文帝在宠爱臣子与维护法纪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无奈抉择。
四、相士预言:福祸难料的命运伏笔
文帝有时会私下到邓通家饮酒,邓通除了小心翼翼讨好皇帝外,并无其他过人之处。文帝曾派善于看相的人去给邓通看相。相士仔细端详后,断言:“他将来肯定贫穷饥饿而死。”
对于这个预言,文帝不以为然,他自信地说:“能让邓通富贵的是我,我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让邓通贫穷呢?”于是,为了打破这个预言,文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造钱币使用。
邓通确实是个聚财的高手,他铸造的钱币制作精良,光泽亮丽,分量足,厚薄均匀,质地纯正。这些钱币一经问世,便在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人群中广受欢迎,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日常积蓄,人们都争相使用。当时,吴国与邓通钱流遍全国,邓通也因此富可敌国。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开玩笑。相士的这个预言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为邓通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此时的邓通沉浸在财富与恩宠之中,哪里会想到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转折。
五、拍马失策:一场本可避免的灾祸
邓通富可敌国后,对文帝的宠爱感激涕零。然而,他的一次无心之举,却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文帝曾经身上长了脓疮,邓通常常用嘴巴为文帝吮吸脓疮,尽显忠心。文帝身患恶疾,心中不快,便问邓通:“你认为天下谁最爱我呢?”
邓通本想借此机会巴结未来的皇帝,给自己留条后路,便说:“应该没有谁能超过太子。”
邓通的本意是在文帝面前美言太子,将来太子即位后能念他的好,也为自己美言几句。可他没想到,这个本想拍马屁的话却适得其反。
一次,太子进来问候文帝,文帝让他吮吸脓疮。太子一听就懵了,脏乎乎的脓疮谁愿意吸啊?但太子不敢违命,只得硬着头皮吸了,可看得出他极不舒心。
之后,太子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吸疮,心中既惭愧又怨恨,觉得邓通是在他面前显摆,于是暗暗记恨邓通。
六、命运逆转:从富甲一方到潦倒而死
文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景帝。景帝念及太子时的屈辱,对邓通心怀不满。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私出西南在外铸钱,景帝派人查究,发现确有此事。
私自铸钱在当时可是重罪,罪名成立后,景帝下令将邓通犯罪所得全部没收。可即便如此,邓通家还欠债巨万。长公主可怜邓通,赐给他一些钱财,但官吏却一并没收,甚至连一个簪子也不给他留下。最后,长公主只能让人借给他衣服和食物。
曾经富逾王侯的邓通,如今落得个不名一文、潦倒而死的悲惨下场。民间还因此衍生出“不名一钱”与“一文不名”的成语,用来形容极度贫穷。
七、历史启示:宠辱之间的人生抉择
邓通的一生,是古代宫廷宠臣兴衰的典型缩影。古代帝王多有宠幸私臣的习惯,受宠者往往恃宠而骄,目无朝臣,目无法纪。像邓通,因文帝一个怪梦而受宠,被扶摇直上。文帝赏赐铜山,允其铸钱,让他富可敌国,足见宠爱之深。
丞相申屠嘉为严肃朝廷法纪,定要重处邓通,文帝虽令其谢罪,并遣使者致歉,维持了朝廷法纪,但也不难看出,文帝以国家为私有,对宠臣的恩惠毫无原则。过分的宠幸,看似是爱,实则是害。
邓通的经历给后人敲响了警钟。在历史的长河中,此类宠臣的故事屡见不鲜。许多人在面对荣宠时,容易忘乎所以,贪得无厌,最终身败名裂。
在职场与生活中,我们也能从邓通的故事中汲取教训。作为明智的人,无论是否受宠,都应正确对待;无论得势与否,都应宠辱不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本本分分做事,真诚地做自己,切不可被一时的恩宠冲昏头脑,迷失自我,落得像邓通一样的下场。
邓通的故事虽已远去,但它所蕴含的道理,跨越千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性与命运的博弈从未停止,让我们从古人的经历中,学会把握人生,在宠辱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