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肖华问一老农咋不早来找他,老农:我也是革命干部,找你干啥

历史 04-03 阅读:2 评论:0

【前言】

1979年夏天,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一位走路摇摇晃晃的老大爷,在女儿的陪伴下,千里迢迢赶到了兰州。他们一到这儿,就直接去找兰州军区的部队了。

在门口溜达的老人被值班战士瞧见了,他赶紧走过去问:“大爷,您是来干啥的,还是来找哪位呀?”

老人听到声音,转头对值班的战士说道:“嘿,小伙子,我来找我以前的老战友肖华,人家说他在这儿带队伍呢。”

听到肖华的名字,值班的战士立刻心生敬意,他给这位老人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

发现老人家提到的老战友就是肖华上将后,他赶紧行动起来,马上给军区政治部打了电话。

这时候,肖华正在新疆进行考察,他接到了秘书打来的电话,心里直犯嘀咕,这位老战友会是哪位呢?

一听到卢子美的名字,肖华又惊讶又高兴,他之前还以为卢子美已经不在人世了呢。

没过几天,肖华就回到了兰州,他急急忙忙地往军区招待所赶。一见到那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战友,肖华的眼眶立刻就红了起来,两人一下子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革命烈火,勇猛向前】

1898年,卢子美在河南周口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爸妈辛苦攒钱,让他上了几年的私塾。

长大成人后,他心里就琢磨着要参加革命,干出一番大成就来。

一开始,卢子美在冯玉祥的手下当兵,由于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勇猛,后来就被提拔为了连长。

之后,他所在的队伍被蒋介石收编了,他就被安排到西宁去对付共产党。

因为他觉得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不对头,又看清了国民党里面的烂摊子,所以一门心思想着找别的活路。

就在这时,共产党发现了卢子美带领的队伍,打算把他们吸收进来。

通过与刘振亚、袁血卒、赵博生等几位地下党员的交流,卢子美明白了共产党的政策,于是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以后,卢子美先做了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三十九团的团长,他打过好多仗,比如在龙岩、水口、黄狮渡、共陂、东陂、顺昌、南雄这些地方。

靠着他的聪明脑袋和非凡的勇气,他为革命事业立下了很多大功。

在南雄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卢子美勇敢地带领全团士兵,把一个国民党的师给打败了。就是在那次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七次腿,从此留下了伤痛。

那时候,是肖华同志安排了担架,让人把他从战场上抬了下来。

1933年,35岁的卢子美被调到“少共国际师”的45团当团长,就是在那儿,他和师政委肖华第一次见面并成了朋友。

卢子美比肖华大了足足18岁,一开始的时候,他压根儿没想过这个看起来挺嫩的小伙子会成为自己的上司。

但他很快察觉到,那个老爱叫他“卢大哥”的少年,上了战场既勇敢又机智,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名战士。

那时候17岁的肖华,真是个“硬气十足的小伙子”,可大家偏偏爱逗他,说他像个资深的老革命家。

之后,在上级的带领下,卢子美投身到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反围剿战斗中,多次获得了战斗荣誉。

卢子美在第五次反围剿没能成功后,带着队伍跟着红军一起开始了长征路。

红军打算先赶到陕北和红二十五军会合,于是定下了这样的路线: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横渡金沙江,强行通过大渡河,最后还得翻越雪山,走过草地。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难走,红军都硬着头皮闯了过来,可一到大渡河边上,大家就都发愁了。

大渡河水流得很急,想过这条危险的河,非得靠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不可。

红军在行军的同时也在进行宣传,不久之后,红一军团的组织部长肖华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成功借到了仅有的几条小船。

但是,就靠这些船只,想把好几万红军运到对岸,起码得耗上一个月;前面有国民党军阀挡着,后面还有追兵紧跟,这里不能多待,当时的形势真是十万火急!

泸定桥呢,就是用十几根大铁链搭起来的,上面再铺上木板,好让当地人过河。桥底下的河水流得特别急,特别危险,一不小心掉下去,后果可就严重了。

泸定城的背后就是泸定桥,国民党派了两个加强团把桥面守得严严实实,就等着看红军没办法的样子。

国民党狡猾得很,早就打好算盘想把红军全歼在这里。为了不让红军过河,国民党士兵把桥上百多米的木板拆掉了一大半,只剩下短短一截。

现在桥上只剩下几十条光秃秃的铁链子,国民党还在东桥头的高地上,用机枪和炮兵摆出了强大的火力网。

红军要是决定从泸定桥过河,那可就危险重重了。

前面有敌人早就举起了枪,脚下河水深得能淹没人,但是,国民党好像小瞧了红军的坚强决心。

红军让卢子美带领的第四团战士,去攻打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准备把它夺下来。

卢子美他们第四团,离泸定桥有好几百里地呢。一接到命令,战士们立马动身,连夜赶路,一点时间都不敢浪费。

现在是关键时刻,一点都不能耽误,不然国民党的小部队就会一拥而上,咱们就危险了。

这天阴沉沉的,下着雨,感觉又冷又潮湿。

国民党的一些小队伍为了挡住红军的脚步,多次突然袭击,战士们踩着泥泞的道路赶路,一边打仗一边继续前进。

5月29号,卢子美带着队伍赶到了泸定桥。天刚蒙蒙亮,早就在那儿埋伏好的国民党军就看到了红军第四团,可他们心想,红军肯定过不去这座桥。

有些士兵仍在挑衅:“有种你们就来啊,飞过来瞧瞧。”

卢子美没去搭理那些捣乱的小角色,他镇定地看了看敌方的人数和火力怎么分布的,然后赶紧在脑子里盘算着该怎么打仗。

最后,他选定2连里的22名勇士,组成了一支敢死队,打算攻打卢沟桥。

下午4点钟,22名勇敢的战士,每人扛着冲锋枪,腰上别了十多颗手榴弹,背上还插着锋利的马刀,不顾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打来,奋力攀爬在光滑的铁索上,朝着东桥头猛冲过去。他们一边往前冲,一边还不忘把桥铺好。

好多受伤的战士捂着流血的地方,忍着疼痛继续往前冲,眼见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红军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敌人慌了神,怕红军真的打过来,就琢磨出一个狠招:放火烧泸定桥。他们想着用大火拦住红军,不让红军过桥。

战士们爬到桥半腰时,突然冒出的熊熊大火逼得他们不得不停下,英雄们大声喊道:

朋友们,成功马上就要到了,加油打气,别怕热、往前冲!

看到猛烈的大火,战士们没有害怕,他们使足劲儿,一个个猛地跳上桥,冲向东桥头,赶紧抽出身后的马刀,和敌人打起了肉搏战。

敌人压根儿没想到红军会这么勇猛,这么快就过了泸定桥,结果一下子就被打了个手忙脚乱。

红军跑到东桥头那边,把火灭掉,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很快地占下了泸定城,还击退了敌人的再次进攻。

这一仗,给大部队赢得了逃跑的好机会,完全粉碎了蒋介石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

【多年追寻,不忘初心】

1935年6月头几天,队伍来到了四川的雅安地方,因为打仗时有人牺牲和离开,红军又一次进行了整编,卢子美被选为团长,同时还兼任参谋长。

那天晚上,部队在荒郊野外扎营,卢子美和两名战士去旁边村子里找当地的领路人,可没想到被敌人给围住了。

慌忙之中,他们分开逃跑,卢子美冲出去后却发现那两名战士不见了,只好凭着记忆里的路线去找大部队。

这时候,有六个人走了过来,因为天黑看不清,卢子美心想他们可能是红军派来找他们的小队伍,于是就问:“你们是不是来找我们的伙伴呀?”

对方听完大笑起来,说道:“我们是来抓你的伙伴的!”

在那场突围战斗里,卢子美的子弹都用光了,现在没法再用枪突围,结果卢子美就被敌人给抓住了。

卢子美怕敌人发现他的身份,就把手枪藏在了草丛里。

敌人把他捆起来拷问,卢子美坚称自己只是红军里新来的“烧火做饭的”。

敌人瞧他衣服破破烂烂,就信了他说的话。

敌人压根儿没想到,红军里干部和士兵穿的都是一样的衣服,当领导的从不搞特殊,所以他们误以为卢子美只是个寻常的炊事员。

他们对卢子美管得不严,平时就让他做些挑水、煮饭之类的简单粗活。

某个夜晚,卢子美瞅准时机,在敌人没留意的情况下偷偷溜走了。等他好不容易回到部队驻扎的地点,却发现红军为了尽快前行早就走了,这下他和部队联系不上了。

连着两个月的时间,他都没能跟上红军的脚步,再加上环境险恶难以立足,他只好无奈地转回老家。

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寻找队伍的脚步,心里始终惦记着战友和领导,特别想快点回到队伍中去。

可是部队的行踪飘忽不定,想要找到他们,简直就像是在茫茫大海里找一根针一样难。

1938年的某一天,他听说红军已经到了陕北那边,就铁了心要去找他们。

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他愁得整晚睡不着,想着怎么才能凑够路费。

最后,他叫上了三弟卢子华,两个人一块儿去把壮丁的指标卖了,然后用那笔钱悄悄地溜走了。

于是,他们凑够了路费,为了把钱省着用,两个人先走路去郑州,然后再坐火车到了洛阳。

在这儿,卢子美碰见了老朋友朱斌,他是从西北来的,想让他们俩留下。卢子美回答说:

老弟,你就留在这里吧,前面路不好走,可我得去找我的队伍啊。

兄弟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弟弟选择留下,而卢子美则继续踏上寻找红军的路。

想找红军可真不容易啊,黄河那边被日军看得死死的,管得特别严。卢子美想尽各种招数,结果都没能成功,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回了老家。

后来几年里,卢子美两次被人骗去当壮丁,他先去了大别山,然后又跑到湘西去找自己的部队,但两次都是空手而归,没找到。

卢子美去湘西时,带了个侄子,结果那侄子不幸被日军的飞机炸死了,在外地没了命。这对卢子美来说,真是打击不小。

他心情非常难过地回到了老家,先把找红军的事儿放一放,留在老家干革命事业。

在老家,卢子美跑到乡亲们家中,用大白话给他们传达党的方针,讲述红军怎样打败欺压百姓的地主、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故事。

大家都按照部队带动群众斗争的方式来行动,没过多久,就培养出了像李学思、刘庆身、卢子香,还有我儿子卢继云这样的一批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

卢子美领头,几个有志青年加入了打土匪、反恶霸的行动,从地主家里搜出了六十多把枪。同时呢,卢子美还带着大伙儿一起,把国民党军长李泽国、县长刘霞仙这些反动头头给制住了。

1948年,河南迎来了解放,卢子美被乡亲们一致选为了刘堂乡的第一把手乡长。在卢子美的带领下,刘堂乡抢先成为了全县第一个上缴公粮的乡,卢子美也因此被赞誉为模范好乡长。

11月的时候,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打响了,卢子美带着两千多名民工去前线帮忙,他们从安庆出发,往南走了200多公里。因为这次支援,部队领导给了他2挺机枪和70条步枪作为奖励。

卢子美趁着这个机会,找到了刘庄店区委书记和其他几位领导,跟他们讲了自己以前当过红军的事情,想着能重新加入党组织。

那时候的社会情况挺混乱,赵博生给卢子美递交入党申请的事儿吧,可赵博生已经牺牲了,时间又过了那么久,党组织没办法确认申请书的真假,这事儿就又放下了。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卢子美在报纸上瞧见了肖华等几位领导的姓名,心里头好几次琢磨着找他们搭把手,可又犯嘀咕,自己离开队伍太久了,怕首长们早把他给忘了。

卢子美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打扰领导们,索性全心全意在老家干革命工作了。

1952年的时候,卢子美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他腿上的老伤总是复发,所以就自己提出想要离职,好好休息养养身体。

卢子美退休后也没停下来休息,还是热心参与党组织的工作。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他拿出了自己存着的700元钱捐了出去。

在搞农村合作社那会儿,他热心鼓动大家加入,还拿出自己的离职钱和看病补助,给集体买了些大牲口,并且主动要求当饲养员。

到了1979年,卢子美已经八十多岁,连路都走不动了。他心里明白,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所以老是想起当年当兵的日子。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党组织能恢复他的党籍,认可他为革命做过的贡献。

他靠着女儿的帮忙,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文字,寄给了中央军委、国家民政部等地方。之后,在女儿的陪伴下,他还去了兰州,想找在那里当军区政委的肖华同志。

肖华和卢子美一碰面就立马搂在了一起,想起以前的事儿,两个人心里都激动得不行。

肖华将军开口问道:

老卢啊,我找了你好多好多年啦!你咋就不早点现身呢!

卢子美回答说:

......我也是参加过革命工作的干部,找你是为了啥事儿呢。我心里唯一觉得过意不去的就是,长征那会儿我跟不上队伍了,没能一直坚持到最后。

接着,他们俩从红军那时候的事儿一直聊到了现在。在这过程中,肖华仔细询问了卢子美离开队伍后的点点滴滴,心里头很有感触,立马答应会替卢子美去反映那些问题。

肖华还为老红军卢子美向申请了他应得的荣誉和补助金。卢子美在兰州逗留了一个多月,期间肖华特意安排他去了军区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离开之际,肖华给了卢子美好多衣物、书本,还有五百块钱当路费,然后很舍不得地跟他说了再见。

没过多久,肖华自己动手给河南省委的领导、民政厅以及周口地委统战部写了封信,提议他们赶紧处理好卢子美的事情。

【后记】

聂荣臻元帅听说这事后,心里挺挂念那位老红军团长,特地让卢子美51年前入党的介绍人袁血卒去看望他。

1982年,多亏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卢子美的身份得到了认定,党籍也得以恢复,还有好几位老战友特地到沈丘去探望他呢。

为了让卢子美老年时有人照顾,单位特意把他在外省的女儿和儿媳都调回了沈丘。

1985年1月26日,卢子美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那充满荣耀的一生,当时他86岁。

人的一辈子,各个阶段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卢子美团长不一样,他几十年来就认准了一个目标,一直没忘自己的初心和任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忠诚”做到了底。

向那些经历过战火的老红军们表达我们的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