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左叶盛怒下枪击特派员惨遭处分,3年后才知特派员是特务
1938年,长征老兵刘瑞德经组织派遣进入八路军炮兵团担任特派员。
面对老兵的到来,炮兵团团员皆是欢迎至极。
红军长征过程艰苦,许多人在部队转移途中走散被迫与组织分离,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组织的寻找,刘瑞德便是其中之一。
因此炮兵团团员都十分敬重刘瑞德,时任炮兵团团长的左叶却对此心生疑虑,处处提防刘瑞德,甚至盛怒枪击这位老兵。
左叶与刘瑞德之间,到底有何过节?
1938年,八路军炮兵团迎来特派员刘瑞德。
在长征时期,刘瑞德是红军第一军团通讯班的班长,后与部队走散,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瑞德突然出现,凭借老兵身份进入长江局内部。
当时忙于抗战,加之有许多老兵认识刘瑞德,大家都并未深究刘瑞德的“来历”。
由于表现优异,刘瑞德获得了前往延安学习的机会,学习期间刘瑞德见到了自己的老领导林彪,后经林彪安排进入炮兵团。
得知这位老兵是红军长征途中走散,仍旧坚定初心,历经艰难也要到组织,许多士兵肃然起敬。
再者,像刘瑞德这样重返组织的成员,不在少数,并且是组织派来的,大家也都相信了他。
唯一对其身份抱有怀疑态度的,是炮兵团代理团长左叶。
这不是左叶第一次见到刘瑞德,四年前,左叶便亲眼见证了刘瑞德的逃跑。
长征时期,红军前途渺茫,少数意志不坚定的人,趁乱逃跑,刘瑞德便是其中之一。
或许别人左叶并不熟悉,但这位第一军团通讯班的班长刘瑞德,左叶印象十分深刻。
长征时期,左叶所在的部队担任垫后任务,为了不让后面的部队与大部队走散,同志们都齐心协力向前赶。
可却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一直往反方向小跑,几步一回头左顾右盼,最终消失在灌木丛中。
这个人就是红军第一军团通讯班班长,刘瑞德。
本以为自己逃跑十分成功,却不知有一双雄鹰般锐利的眼睛捕捉到他最后的身影,只此一眼,左叶便在心中记下了这位逃兵的身形,明确了他的身份。
再见刘瑞德这熟悉的身影,左叶心中便有了打算,一个逃兵,又怎么会历经千辛万苦想要回到组织?除非这里面有阴谋。
苦于没有证据,左叶并没有第一时间揭发这位逃兵的身份,打草惊蛇反而更不利于事情发展。
于是,左叶对待刘瑞德也维持着表面上的客气,如果涉及军队机密等事件,尽量不会经过刘瑞德的手。
左叶平时处理工作也十分谨慎,都避着刘瑞德,每逢重大行动,他都会密切关注刘瑞德的一举一动。
面对左叶的监视,刘瑞德有所感知,起初他也夹起了狼尾巴,并未轻举妄动,但左叶的谨慎令他十分恼火。
1939年4月,炮兵团接到上级调防命令,与之前一样,左叶并未将这样的重要任务第一时间告知刘瑞德,单独指挥部队完成了调防。
刘瑞德接到消息时,部队早已完成调防,见此刘瑞德十分不满与左叶发生激烈争吵,积累的矛盾一触即发,争吵之际,左叶怒不可遏,枪击刘瑞德。
幸而争吵的时候,旁边有别的士兵拦住了左叶,因此才没能打中。
这件事在部队中传开,组织对此十分重视,审讯二人之时,左叶没有证据所以只能说是自己怀疑刘瑞德,刘瑞德则说左叶处处与自己作对,根本不把老兵当自己人,实在是令人寒心。
知晓其中关系,组织对左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无论如何组织上不允许枪击队友。
随后左叶被绑去延安,向组织表明了自己对刘瑞德的怀疑,当时抗战辛苦,正是需要人才之际,加之组织中不少人认可左叶的判断,因此枪击刘瑞德这件事就被压了下去。
经组织决定,左叶被安排到军民客栈担任副主任,对于刘瑞德,组织则私下派遣人员对其进行跟踪调查。
真相大白,不负从军左叶在军民客栈担任副主任后不久,又前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行学习。
在抗大,左叶学习到许多军事理论知识,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实力水平。
1941年,左叶投身战场开始进行战斗指挥,时任冀中军区七分区第十七团副参谋长。
起初,左叶并不善于战斗指挥工作,从学习理论到战场实践,需要一定的实战经验学习与积累,对此,组织上并未对左叶施加任何压力,反而给予他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事实证明,左叶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干部,在抗日战争中指挥军队击退一波又一波的敌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6月,左叶在部队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调动这有限的兵力,成功挡住2000多名敌军。
因此一战,左叶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威名,人人都知八路军中有一位悍将名为左叶。
与此同时,左叶早年在炮兵团枪击的“队友”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抗日战争之际,组织发现内部的动荡苗头,随即开始整风运动,刘瑞德所在的炮兵团也不例外。
从过去经历到如今所在部队的种种行为,这场整风运动可谓将人“扒了个精光”,刘瑞德也因此慌了阵脚,被组织再度盯上。
眼见自己即将败露,刘瑞德选择了自尽,后经组织查明,刘瑞德并非与组织走散,而是彻彻底底的逃兵。
刘瑞德逃跑后,投靠了戴笠,成为军统特工,回到组织也是为军统打探消息,刺探我党情报。
事件查明后,左叶终于证实了自身的清白,当年枪击的不是朋友,而是真正的敌人。
真相大白后,我党成员深深被左叶的敏锐与机警所折服,识破特务身份,巧妙应对卧底,即使受到组织处分,依旧坚持不懈效力组织,义无反顾投身学习与战斗,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其实早在加入红军之前,左叶就有许多令人赞叹的事迹,“一把菜刀闹革命”说的正是他。
左叶原名左宝玉,为了方便完成任务,躲避敌人的追捕,左宝玉化名众多,左叶就是其中之一。
1912年左叶出生于江西,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收入微薄只能放弃土地外出打工。
小小年纪,左叶便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因此也更能体会百姓的艰辛,对那些剥削百姓稀薄资源的人,更为憎恨。
左叶14岁时,在村里便是“张飞”一样的人物,力气大肯吃苦,性格豪爽仗义。
村里地主带着一群壮汉到村里百姓家收租,战乱年代,百姓们收成自然不好,根本没有能力去缴纳地主索要的高昂租金。
偏偏那些地主蛮横无理,指使壮汉对村民拳打脚踢,14岁的左叶嫉恶如仇,他的反应被地主看在眼里,眼见地主要为难自家孩子。
左叶的爸爸赶忙对地主赔礼道歉,说是孩子不懂事,一群人哼哧着大摇大摆出门去。
说时迟那时快,左叶当即抄起一把菜刀,对着壮汉背部砍去,鲜血直流。
这样的举动,带动了村民们久被压制想要反抗的决心,于是纷纷抄起锄头,准备与地主帮派展开血战。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村民们齐心协力赶走了地主,左叶也因这一把菜刀,出了名。
后父母工作原因,左叶跟随家人辗转来到了吉安,正是在吉安,左叶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军功累累,敢言敢行1927年,蒋介石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左叶返回家乡,在危急时刻担任“永新暴动”队的队长。
暴动之后,左叶跟随起义军迅速转移到湘赣边界,也是在此,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左叶被毛主席的领导才能和军事见解所吸引,决心跟随毛主席。
于是,左叶便到了井冈山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一路晋升到警卫师侦察科科长,左叶有了与主席直接接触的机会。
几番下来,主席对左叶的印象十分深刻,肯定其是一位有作为的青年人,主席的鼓励使得左叶心中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1930年,我军准备攻打长沙,因在前一场战争中负伤,正在养伤的左叶并未被编入这场战争中。
自知左叶脾气,营长专门派人看着他,就怕这小子扛着伤也要上。
只是看守的人员,看不住左叶的决心,找到机会,左叶便赶赴战场,请求担任敢死队队长。
如此敢拼敢行之人,很难不在事业上做出伟大成就。
之后,左叶辗转在许多革命区,担任过许多职位,与他相熟的人都知晓他的品性。
同志们都深深钦佩他敢闯敢拼的勇气,这样的精神,激发了无数革命同志的热血。
左叶不仅敢于行动,也敢于言语。
看过《亮剑》的朋友都熟悉“李云龙”,他不仅敢打敢拼,也敢于质疑上级的决定,不畏惧权力,不盲目执行命令。
也正是这样洒脱勇敢的个性,使李云龙这个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而左叶,正是现实中的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1934年,红军长征期间,左叶所在的红军第八军团担任垫后任务,目的就是掩护前面的主力军队顺利前行完成转移。
敌对力量强大,部队受损严重,长此以往恐有覆灭的风险。
于是第八军团许多干部提出分头突围,以此减少自身伤亡。
听闻这样的计划,左叶脸色凝重,一双眼睛饱含怒气,分头突围的确能够减少第八军团的伤亡,但这样一来便是将主力部队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此本末倒置,实在是令人气愤。
不顾干部颜面,左叶对其一顿训斥,同时鼓励身边同志,拼尽全力也要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
在左叶的带领与指挥下,第八军团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至弹尽粮绝。
毛主席曾教育军队干部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做事就是要光明磊落。”
左叶始终牢记主席的话,处事光明磊落,尽管因此得罪张国焘被降级,左叶也没有改变处事态度。
左叶极其反感张国焘南下搞分裂,咬牙切齿大骂“混蛋”,在党内颇具地位的张国焘,因此很失脸面,质问左叶骂谁,左叶却暗指张国焘有异心。
这一骂,迎接左叶的便是降职远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叶辗转到晋察冀军区战斗,一次战斗中士兵缴获一只军犬幼崽,司令部聂荣臻十分喜爱这只幼犬,将它养在司令部,知道这是聂荣臻的爱犬,许多士兵都对这条狗十分爱护。
一次左叶去司令部汇报工作,得知这是一只东洋犬后,开枪将其击毙。
聂荣臻为此十分伤心,主动询问左叶为何要将爱犬击毙,左叶毫不遮掩地表示,百姓都吃不上饭,我们还将这只东洋狗养得肥头大耳,实在是不像话。
聂荣臻知晓左叶为人,也默认其行为,最后只得笑笑称左叶是想吃狗肉啦,此事就此作罢。
左叶为人敢言敢行,在战场上他坚定组织领导,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尽职尽责。生活中,他敢于言语,直面张国焘,劝诫聂荣臻,也正是这样鲜明的个性,使其受到许多士兵的爱戴。
新中国成立后,左叶担任中国工业科学院副院长,又将自身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发展中。
代理团长左叶,一眼看穿老兵刘瑞德的特务身份,对其行动进行提防,多次维护军队机密。
枪击特务受到惩处后,依旧没有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寻。
尽职尽责,维护主力军队转移,仗义执言,打击主张分裂的行为。
正直的品格与言行,令左叶得到毛主席的赏识,也使得他获得许多战友的尊敬和爱戴。
这样的品质与言行,在当今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去学习践行的。
来自:【1】 为了永远记住这些英烈 人民网 2014-11-22
【2】吕彤羽:纪念左叶同志诞辰100周年 《人民日报》, 2012-12-24.
【3】王太行:无衔将军左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