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谈判:特朗普被两盟国打脸,对中国连退三步,中美下周谈判?

娱乐 04-25 阅读:122 评论:0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这几年真是搞得全球经济风声鹤唳,尤其是跟中国的贸易战,打得那叫一个热闹。

不过最近这局势有点意思,特朗普这边好像有点扛不住了,不仅被自己的盟友英国和日本“打脸”,还接连对中国做出了妥协。

一、特朗普的关税大招:从硬刚到吃瘪

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把关税当大杀器,尤其是针对中国。2018年,他开始对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摆明了要逼中国让步。

想法很简单: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多,关税一加,中国就得疼得受不了,然后乖乖坐下来谈条件。结果呢?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反击,对美国600亿美元的商品也加了关税,针锋相对。

这贸易战一打起来,全球市场都跟着抖三抖。美国这边想着用关税压住中国,结果发现中国不光没服软,还硬扛住了。美国自己的企业、农民和消费者反而先叫苦连天。

2019年,贸易战升级,美国又对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15%的关税,中国也继续还手,双方你来我往,搞得全球供应链都乱了套。

特朗普本来是想通过关税给中国经济上一课,顺便给自己国内支持者秀一把肌肉。可没想到,这招非但没让中国低头,反而把自己逼进了墙角。

全球经济学家早就警告过,这种贸易战是双输的,美国自己的损失一点不少。到了2020年,美国经济数据开始露馅儿,制造业活动萎缩,农民因为出口受阻叫苦不迭,股市也跟着坐过山车。

二、盟友不给力:英国日本“打脸”特朗普

打贸易战这种事儿,光靠自己硬来不行,还得拉盟友一起上。特朗普本来指望英国和日本能站在他这边,一起给中国施压。结果呢?这俩盟友不仅没配合,还反手给了他一巴掌。

英国这边,脱欧之后本来就忙着找新出路,跟中国的贸易关系对他们来说挺重要。2019年,特朗普喊话英国,要他们一起抵制中国,特别是华为5G设备。

英国当时没直接表态,但到了2022年,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明确说,不会完全禁止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这话一出,等于直接打了特朗普的脸。

英国为啥这么干?很简单,他们算过账。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9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亿英镑。跟中国彻底翻脸,对英国经济没啥好处。

脱欧后的英国更需要稳住跟中国的关系,而不是跟着美国瞎折腾。2021年,英国还跟中国签了投资协议,虽然规模不大,但信号很明显:我们不跟你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日本这边也差不多。特朗普一直想拉日本一起搞“印太战略”,摆明了针对中国。2018年,他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了好几次,希望日本能对华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可日本的态度一直很暧昧,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跟中国闹僵。

到2020年,日本更直接表态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开说,不会跟着美国搞全面脱钩,因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2020年,日本对华出口占到总出口的20%以上,涉及汽车、电子产品等关键产业。

日本经济界早就放话,跟着美国打贸易战,受伤的肯定有自己。安倍当时虽然没明着跟特朗普翻脸,但行动上就是不配合,这让特朗普的关税战略更显尴尬。

这俩盟友的不给力,直接让特朗普的计划泡了汤。他本来想着拉个队伍群殴中国,结果发现自己是孤家寡人,气势上先输了一截。

三、中国硬刚到底,美国连退三步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这边一开始就摆明了态度:不服软,也不怕打。2018年贸易战刚开打时,中国商务部就放话,“奉陪到底”。中国不仅反击了美国的关税,还通过补贴国内企业、开拓其他市场来顶住压力。结果证明,这招还真管用。

美国这边撑了一段时间后,扛不住了。国内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抱怨成本上升,农民出口受阻,消费者也因为物价上涨开始骂娘。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调整策略,对中国接连做出了三次明显的让步。

2019年8月,特朗普本来计划对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结果还没等落实,就被他自己叫停了。官方说法是“为了不影响圣诞节购物季”。

这话听着挺好笑,但背后是实打实的压力。美国零售商协会当时就警告,加税会导致消费品价格大涨,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特朗普没办法,只能先把这事儿往后拖。

2020年初,中美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同意把部分中国商品从关税清单里拿出来。比如电子产品、玩具、服装这些,涉及几百亿美元的货值。

这一步算是特朗普给国内企业扔了个救生圈,因为这些商品的供应链太依赖中国,加税只会让美国自己更疼。

最明显的一次妥协是2020年后的谈判态度。特朗普一开始满嘴强硬,说中国“必须让步”。可到了2021年,美国主动提出重启谈判,语气明显软了不少。

2021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公开说,要跟中国“重新接触”,不再提以前那种“彻底脱钩”的狠话。这摆明了是想缓和关系,找个台阶下。

这三步退让,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战略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没被压垮,美国自己倒是先顶不住了。

四、国内压力山大:企业、农民、老百姓都喊疼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国内也惹了众怒。贸易战打了几年,美国经济没占到啥便宜,反而一堆问题暴露出来。

美国制造业本来就指望从中国进口廉价零部件和原材料,关税一加,成本直接飙升。2020年,美国商会统计,加征关税让美国企业多掏了460亿美元的成本。

苹果、耐克这些大公司都跑去游说政府,说再这么搞下去,利润都没了。中小企业更惨,很多直接关门大吉。

美国农民可能是贸易战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大买家,特别是大豆。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了25%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对华大豆出口直接暴跌90%。

艾奥瓦州的农民当年就亏了20多亿美元,很多人得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农民组织公开骂特朗普,说他这是“自毁长城”。

消费者这边也跟着遭殃。关税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沃尔玛、家得宝这些零售商都说,进口商品涨价是迟早的事。

2021年,美国通胀率一度冲到7%以上,虽然不全是关税的锅,但贸易战肯定脱不了干系。老百姓买东西贵了,日子紧了,自然对特朗普的政策意见越来越大。

这些压力加一块儿,特朗普政府扛不住也正常。2020年大选前,他还得硬着头皮给农民发补贴,拉拢选票,可惜最后还是没保住位子。

五、经济冲击:全球市场跟着遭殃

贸易战不光是中美的事儿,全球经济都被拖下水了。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中美贸易战让全球GDP缩水了0.8%,差不多7000亿美元没了。供应链乱套,股市波动,企业投资缩手缩脚,哪儿哪儿都不好过。

美国这边,标普500指数在2018年和2019年好几次因为贸易战消息大跌。中国的A股虽然也受影响,但靠着国内市场和政策支持,韧性还挺强。欧洲、日本这些经济体也没逃掉,出口下滑,增长放缓,大家都得为这场仗买单。

最惨的还是那些跨国企业。本来全球化的供应链跑得好好的,现在被关税一搞,生产成本高了,利润薄了。苹果公司就说过,贸易战让他们的供应链成本涨了10%以上,股价也跟着晃了好几回。

贸易战,特朗普想靠关税压服中国,想法挺豪迈,结果挺狼狈。说白了,这仗打得没啥赢家,美国经济伤了元气,中国也花了不少力气,全球市场更是跟着吃瓜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