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受害他们有错吗?也许他们心里有一头被困住的野兽。
很多年前有位资深的心理督导和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在校园霸凌事件中霸凌者一定察觉到了被霸凌者心中那种被强烈抑制的攻击性。这句话乍听很难让人接受,因为霸凌就是霸凌,不管被霸凌的人有怎样的过去与现在,霸凌都是不该允许被发生的事情。
但我也经常会思考究竟要怎样帮到一个被霸凌的孩子。如果说职场霸凌还有法律武器可用,校园霸凌很多时候非常隐形,除了指望老师家长和周围同学及时站出来之外,有没有一些方式能支持到霸凌受害者自己不再成为群体里的替罪羊呢。
督导的那句话时不时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容易成为被霸凌对象的孩子在养育过程中经常符合以下三种特质:
一类孩子是看起来什么都好的孩子。无论是因为先天条件还是家庭呵护,这类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十分顺畅,几乎是在赞扬与肯定的声音中 长大的。父母回忆起和这类孩子的童年时光往往都会说:这个孩子可好带了,几乎都不怎么发脾气。从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从不怎么闹脾气的孩子可能意味着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空间去体验和学着建设性表达内心那些包括攻击性在内的负面情绪,心里的那头野兽还像是一座休眠火山一样从未醒来过。
霸凌者往往是习惯于用破坏性方式去表达攻击性及各种负面情感的人,当他们遇到休眠火山的时候,无意识中会觉得既陌生又害怕,排挤与孤立就成为了他们对待看似没有攻击性的孩子的一种方式。
第二类孩子是无法对自己生活做主的孩子。这类孩子和上一类孩子有所重叠,因为他们大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被安排的很好,每天的课程活动安排的很妥当。但这些孩子缺乏自己做主或者说不的空间,他们中不少人习惯了被成年人插手与安排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为包括内疚或者恐惧之类的情感而很难对周围的大人说不。
第三类孩子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常年在身心层面被粗暴的对待无法保护自己,他们会渐渐习惯那些被持续侵入身心边界的体验,并在人际关系中无意识的去复制那样的关系,也因此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在霸凌者的眼中,这类孩子就像是个小绵羊似的非常好欺负。
如果刷到这篇文章的你觉得自己符合上述三类的任何一类,都可以试着从觉察内在攻击性的角度去做以下三件事情帮助到自己。
首先比如当霸凌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向你信任的人去描述表达发生了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有人去认可你那些不舒服的感觉。而不是用否认或者道德来一次次打压你内心的愤怒。
第二在生活中你可以有意识去觉察自己的各种不开心与不乐意,即使那看起来毫无道理。许多习惯于被侵犯心理边界的人会在重新学习如何树立边界时感觉不太确定,会想自己是不是太敏感或者太难搞了,但和自己持续被伤害相比得罪一些人真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你会发现被你真实表达自我而得罪的人往往正是那些特别喜欢侵犯你身心边界的人吗,你的难搞会让你重新拥有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第三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两个站在你身边的朋友、老师或家人,也会在你经历霸凌时给到很大的心理力量。你需要用一些健康有爱的关系去对冲那些病态有害的关系体验,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持续遭到霸凌时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一遍遍成为霸凌者的目标。
虽然今天说的都是被霸凌者可以怎么做,但阻止校园暴力与霸凌的关键依旧是更多人关切的目光与行动。当你怀疑校园暴力正在发生时无论你是老师、同学、家长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都可以停下来多问一句,或者用各种你感觉安全的方式去支持被霸凌的孩子,没有人应该经历这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