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次出手确实有些重! 德国对华下死手:200亿设备强拆除,6G全面封杀中方组件。 2025年11月13日,德国联邦议院一记“重拳”砸向“中国制造”:通过新《网络安全法》,直接对中国技术供应商关上关键基础设施大门,下手比酝酿中的欧盟法案更激进,不仅覆盖能源、交通、医疗等核心领域,还明确要求2026年底前清空5G核心网络中的中国组件,2029年前完成全领域设备替换。 德国总理默茨当天在柏林商业会议上更是放狠话,宣称“6G网络中绝不允许出现任何中国组件”,这番表态彻底打破了此前中德科技合作的模糊空间。 要知道,德国境内82000个移动信号站中,59%的核心设备都来自中国厂商,天线依赖度更是高达100%,德国铁路、工业生产等关键领域的顺畅运行,多年来都靠着这些设备的稳定支撑。 此次强拆计划的直接成本就高达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相当于德国年度基础设施预算的12%。 德国电信要独自扛下11亿欧元替换费,沃达丰等运营商也得各分摊7亿欧元,而这还没算上工程停机、设备适配的隐性损失。 德媒测算,整个替换过程要耗时5年以上,期间高铁晚点率将上升15%,货运效率下降10%,最终可能给德国GDP造成超1000亿美元损失。 更讽刺的是,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2024年的评估报告明明确认,中国设备从未发现安全隐患,可默茨政府却选择性忽视,反而对美国“棱镜门”监控德国的旧账避而不谈。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网络安全问题,而是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在科技领域搞阵营对立。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前8个月中国刚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德国一边赚着中国市场的钱,一边对中国科技企业下狠手,这种双重标准实在难自圆其说。 欧盟内部其实也分歧严重,14个成员国明确反对减少对华设备依赖,毕竟中国设备性价比远超欧洲同行,价格低15%-20%,速率却高出54%。 德国这番“自残式”操作,不仅让本国企业和民众买单,还可能拖慢整个欧洲的数字转型进程,所谓的“数字主权”,到头来或许只是自断臂膀的代价。德国对话中国 德国新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