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11月14日出海测试的首艘076四川舰,这甲板上的电弹综合控制站跟福建舰上的不一样,不是在两条电磁弹射跑道中间,而是放到了右边栏杆最外面。 这看似简单的位置调整,可不是随便改改,里面藏着的设计思路和实战考量,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为啥要挪位置”。福建舰的电弹控制站放中间,当初是基于自身舰体布局和弹射需求来的,咱们2022年福建舰海试时,官方报道里就提过这种布局能方便两侧弹射系统的协同。 可到了四川舰,控制站挪到栏杆边,首先能腾出跑道中间的空间。有人可能会问,腾出这点空间有啥用? 你想啊,舰载机在甲板上调度时,每一寸空间都金贵,中间少了个控制站,战机转弯、停放的灵活性就高多了。就像咱们开车,车位旁边少个障碍物,停车入库都顺畅不少,四川舰这调整,本质上就是给甲板“疏堵”。 再往深了想,控制站放栏杆外侧,还可能跟防护设计有关。 电弹系统是舰载装备的核心部件,控制站更是“大脑”,得重点保护。放栏杆边的时候,能借助舰体侧面的防护结构,同时减少被正面冲击的概率。 之前有军事专家在2023年的访谈里提过,大型水面舰艇的关键设备布局,会综合考虑防护、操作、维修三个维度。 四川舰把控制站外移,说不定还方便后续的检修——不用再从两条跑道中间挤进去,维修人员和设备的进出效率能提高不少。这就像家里的电器,插座装在方便够到的地方,出问题时修起来也省事。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四川舰作为新构型的舰艇,可能搭载了更先进的电弹控制技术。 之前福建舰的控制站需要靠近跑道中间,是因为当时的信号传输和控制范围有要求;现在技术升级了,控制站即便挪到外侧,也能通过更高效的信号系统实现精准控制。 2024年初,国内有科研团队发表过关于舰载电磁设备小型化、远程控制的论文,里面提到新的控制模块能在减少体积的同时,扩大控制半径。 四川舰的这一调整,说不定就是新技术落地的体现。你看手机发展多快,以前的大哥大得拿在手里,现在的智能手机隔着几米都能连蓝牙,装备技术的升级逻辑其实差不多。 不少朋友在后台问我,这调整是不是意味着四川舰的作战定位跟福建舰不一样?从目前能看到的信息来看,四川舰可能更侧重“高效调度”和“多任务适配”。 控制站外移后,甲板能容纳更多类型的舰载机,比如兼顾固定翼战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起降。 现在无人机在装备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四川舰要是能更灵活地调配这些机型,整体作战能力肯定能上一个台阶。就像多功能厨房,既能炒菜又能烘焙,还能做简餐,实用性比单一功能的厨房强多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就是挪个位置吗,没必要过度解读”。但熟悉装备发展的人都知道,大型舰艇的每一处设计调整,都是经过无数次模拟和论证的。 四川舰从设计到建造,用了好几年时间,期间肯定收集了福建舰的使用经验,也结合了最新的作战需求。这就像咱们买衣服,第一次买可能只看款式,第二次就会考虑面料、版型是不是更适合自己,四川舰的调整,就是在“实战需求”这个“试衣镜”前,不断优化自己的“版型”。 咱们普通人看装备,除了关注这些细节调整,更该看到背后的技术突破。从福建舰到四川舰,短短几年时间,咱们在电磁弹射、甲板布局、舰载控制等领域不断进步,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建造者的努力。 以前咱们得跟着别人的技术路线走,现在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像咱们国家的高铁,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再到走出国门,靠的就是这种不断优化、不断突破的劲头。 四川舰这次出海测试,只是它服役前的重要一步。后续肯定还会有更多细节被大家看到,也会有更多技术亮点被挖掘出来。 对于咱们来说,关注这些装备发展,不只是看个新鲜,更要明白——强大的装备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咱们生活安稳的保障。 每一次小小的调整,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在为更安全、更强大的未来铺路。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25-11-14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用户10xxx04
哪有那么多说法,中间是直升机的位置而已。
刘锐旭
快速支援舰,护航航母,就是这个定位。
用户10xxx83
说了半天,根本没说到点子上,还是再学学,再来炫耀吧!
wyxuan5161
还可以加装一条
印记
真难为小便了,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
洒渡
我大四川舰全球独一份[点赞]
用户94xxx78
四川航:并不是啥舰都可以叫076[100][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