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600亿白酒经理侯昊塌方,一白酒基亏40%,一生物基亏60%

新浪财经 2025-11-14 19:02:34

11月13日,招商基金一天内发布多只指数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两名入职仅半年的新人批量接管核心产品,而以侯昊为代表的明星基金经理集中“减负”。

这场看似常规的人事调整,却因新人履历单薄、接管产品类型庞杂,引发市场对基金运作稳定性的质疑。

新人仓促上位,半年履历接管多只核心基金

此次调整的核心是廖裕舟与窦福成两位“新人”——二人均为今年5月才加入招商基金,度过短暂静默期后便立刻开启“接管模式”。

公告显示,两人此次共接手或参与管理11只产品,覆盖疫苗、新能源、大宗商品、煤炭等多个差异极大的赛道。

具体来看,知名白酒基金经理侯昊一次性卸任5只产品,其管理的招商疫苗龙头ETF、招商央视财经50指数等交由廖裕舟接管,招商物联网ETF等三只产品则转至窦福成麾下,侯昊仅剩的两只港股相关ETF还需与窦福成共管。

值得注意的是,侯昊在管另一基金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LOF)C多年大亏60%。

此外,刘重杰、许荣漫两位基金经理也同步“放权”,将新能源汽车、中证A100等热门指数产品悉数交由两位新人打理。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新人的投研履历并不亮眼。廖裕舟此前长期从事风控、基金研究等后台工作,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有限;窦福成虽有投资经理经历,但仅聚焦单一机构的策略投资领域。如今突然横跨消费、周期、科技等多个赛道,其投研能力能否匹配多元产品需求存疑。

“减负”迷雾

招商基金将此次密集调整解释为“新基金经理静默期过后的正常动作”,但市场更关心明星经理集中“减负”的真实原因。

数据显示,侯昊卸任5只产品后,在管规模仍高达655.04亿元,若此前管理能力充足,为何突然收缩战线?而刘重杰、许荣漫同步放权,是否暗示公司内部对指数业务的管理思路出现变动?

这一调整恰发生在招商基金新三年规划发布后。公司提出以“主动管理与被动指数双轮驱动”,但从人事动作来看,所谓“强化指数业务”似乎更依赖新人“填空”而非资深人才加持。

今年5月钟文岳出任总经理后,招商基金虽频繁调整高管团队、提拔业务骨干,但投研核心团队却呈现“新人补位”的被动状态——在部分基金经理出走后,权益、固收团队靠“老带新”维持,指数团队则直接让新人挑大梁。

这种“高管动荡+新人补位”的组合,难免让市场质疑:公司所谓的“投研平台化建设”是否停留在口号层面?用新人承接核心产品,究竟是培养后备力量,还是应对人才流失的无奈之举?

行业隐忧,公募年轻化浪潮下的风险敞口

招商基金的此次调整,实则是公募基金经理“年轻化”浪潮的一个缩影,但这种趋势正逐渐暴露风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全市场离任基金经理已达369人,超过2024年全年总数;新聘基金经理515人,使得行业基金经理总数突破4100人,较年初增长25%。

表面上看,年轻基金经理靠赛道产品实现“弯道超车”,实则暗藏风险:其一,新人缺乏牛熊周期历练,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应对能力存疑;其二,批量接管差异赛道产品,易导致投研精力分散,难以深耕单一领域;其三,明星经理“减负”、新人接棒的模式,可能引发老持有人赎回,加剧产品规模波动。对于招商基金而言,若想让“双轮驱动”战略落地,仅靠新人补位远远不够。

如何平衡人才培养与产品运作稳定性,如何让投研能力与产品规模匹配,或许才是新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阅读:361

评论列表

元泰

元泰

2
2025-11-15 15:00

高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