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泪目了,丈夫去世三年了,今天公公来到家里,说的说看看我,可是看到公公的脸色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14 00:03:08

真的是泪目了,丈夫去世三年了,今天公公来到家里,说的说看看我,可是看到公公的脸色不好,而且也是支支吾吾的说话,吃饭的时候才说出那句来的理由,公公终于开口了,说借三千元,因为老伴生病了,女子听后也是心酸了,老公走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了,女子就拿了一万给公公。 女子叫林慧,今年32岁,丈夫三年前在工地意外离世,留下她和五岁的儿子,还有年迈的公婆。这三年,她没再嫁,一边在小区门口开着一家小小的洗衣店维持生计,一边照顾孩子、偶尔探望公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却从没让公婆操过心。 公公进门时,林慧正在给儿子辅导作业。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却掩不住满脸的憔悴,眼眶凹陷,脸色蜡黄。“爸,您怎么来了?快坐。”林慧赶紧起身倒茶,心里纳闷,公公平时没事很少来,今天看着格外不对劲。 公公接过茶杯,手指有些发抖,喝了一口水,半天没说出话,只是反复打量着屋里的陈设,眼神躲闪。林慧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没敢多问,转身去厨房忙活,炒了几个公公爱吃的菜,还炖了一碗鸡汤——知道老人牙口不好,特意炖得软烂。 吃饭时,儿子缠着公公讲故事,老人勉强笑了笑,讲了两句就卡住了。林慧给公公夹了块鸡肉,轻声问:“爸,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跟我说说,别憋在心里。”公公放下筷子,沉默了足足半分钟,才低着头,声音沙哑地开口:“小慧啊,你妈……她病了,住院了,医生说要先交押金才能做手术,我……我实在没办法了,想跟你借三千块钱。” 说完,老人的头埋得更低了,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像是做错事的孩子。“我知道你不容易,带着孩子,生意也不好做,可实在没人能借了……” 林慧的心猛地一揪,鼻子瞬间发酸。她知道公婆的情况,丈夫走后,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公公靠在村里打零工挣点零花钱,婆婆身体一直不好,平时舍不得看病吃药。如今婆婆住院,公公肯定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拉下老脸来向她借钱。 “爸,您怎么不早说?”林慧放下筷子,眼眶红了,“妈怎么样了?严重吗?住哪个医院?”公公连忙回答:“不算太严重,就是胆结石,要做手术,医生说要一万多……我凑了好久,才凑够七千,还差三千。” 林慧没再多说,起身走进卧室,打开床头柜的抽屉,里面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万块钱,本来是打算给儿子交学费和自己周转生意的。她数了一万块,揣在兜里走出来,把钱塞进公公手里:“爸,这钱您拿着,不够再跟我说。妈住院需要人照顾,您也别太累着,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扛。” 公公愣住了,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钱,半天没反应过来,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小慧,这……这太多了,我只借三千,剩下的你留着给孩子用。”“爸,拿着吧。”林慧擦了擦眼角,“老公走了,您和妈就是我最亲的人,妈治病要紧。我这里还能周转,您别担心。” 她知道,丈夫在世时,公婆待她极好,把她当亲女儿一样疼,如今他们老了,病了,丈夫不在了,她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三千块可能只够押金,后续还有医药费、营养费,一万块或许也不够,但她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公婆少受点难。 公公攥着钱,手抖得更厉害了,哽咽着说:“小慧,让你受委屈了……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你。”林慧摇摇头,笑着说:“爸,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吃完我跟您一起去医院看看妈。” 饭后,林慧安顿好儿子,跟着公公去了医院。看到病床上虚弱的婆婆,她心里更不好受,帮着收拾东西、打水、喂饭,忙前忙后,直到深夜才回家。路上,她给朋友发信息,说想暂时关几天洗衣店,好好照顾婆婆,朋友骂她“傻”,说她自己都过得不容易,没必要这么费心,林慧却只是回复:“他们是我公婆,也是我家人。” 这件事被林慧的邻居知道后,纷纷为她点赞:“小慧真是个好媳妇,丈夫走了还这么孝顺公婆,太难得了。”也有人说她傻,自己日子过得紧,还拿这么多钱出来,林慧却不这么认为。她总说,丈夫走了,但亲情还在,公婆年纪大了,她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 其实,善良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林慧的孝顺,公婆记在心里,平时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想着给她和孩子留着;村里有人欺负她,公公总会第一个站出来维护她。这种相互体谅、彼此扶持的亲情,无关血缘,却比血缘更珍贵。 在这个充满利益纠葛的时代,林慧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亲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生活中,用一点一滴的付出,温暖着身边的人,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善良与担当,永远是照亮生活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5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