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5年,他被开除党籍,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问他:“你

千浅挽星星 2025-11-11 20:01:04

[微风]1935年,他被开除党籍,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问他:“你为何不来看我?”   朱光是红军中唯一戴镣铐走完长征的人,他不仅会打仗,更有着出色的文笔,这支笔既让他遭遇过磨难,也成了他坚持革命、做出贡献的重要力量。   朱光的磨难源于他敢于坚持原则的性格,1932年底的小河口会议上,他公开反对张国焘的家长式作风,这种耿直的态度让他被打成“右派”,党籍被开除,还被关押了三年半。   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处分几乎等同于死亡判决,但朱光的特殊才能救了他。   张国焘虽然要惩治朱光,却舍不得他的本事——朱光绘制军事地图非常精准,刻写蜡板也又快又好,就这样,朱光成了红军队伍里最特殊的“囚犯”,他的书写能力直接让他保住了性命。   长征路上,朱光的这支笔发挥了更大作用,白天,他戴着手铐,还要扛着几十斤重的油印工具行军;到了晚上,警卫给她换上脚镣,他就借着篝火的光刻印革命标语。   像“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样的标语,印好后贴在沿途墙壁上,成了重要的革命宣传,对朱光自己来说,这份工作也是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一种方式。   镣铐在他身上留下了一辈子都没消退的伤痕,而他刻印的标语、绘制的地图却成了革命路上的重要印记。   1936年,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西北局为朱光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   如果说在蒙冤时,文笔是朱光的“护身符”,那么在和战友相处时,他的才情则让他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是和毛主席等领导人之间,有着超越上下级的交流。   最有名的一件事,是他和毛主席为了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争执”,当时舒群从平型关战场捡回一本莎士比亚的名著,朱光和毛主席都想看,两人在图书馆差点吵起来,最后约定轮流阅读。   这份情谊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南海的书房里,毛主席亲手书写了《长征》送给朱光,还把朱光回赠诗里的“府”字改成了“家”字,一个字的改动体现了毛主席和朱光之间的亲近与理解。   朱光的才华还让他在延安很受欢迎,他和廖承志都是延安剧社的骨干,通过编排戏剧鼓舞大家的士气。   和领导人相处时,朱光也很直率,比如毛主席问他为何不来看自己,他直接说“我忙”;和朱德总司令聊天时,还会开“同姓同宗”的玩笑,展现出真实鲜活的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的工作重心从革命宣传转向了城市建设,他带着毛主席“把事干好”的嘱托,前往广州主持工作,针对广州当时偏消费型城市的特点,他提出“城市不能光有烟囱,也得有花”的建设理念。   在朱光的规划下,“绿化广州,美化羊城”不再是口号,他一方面推动建设造纸厂、重型机械厂等工业设施,另一方面又修建了广州医学院、越秀山体育场和华侨新村等民生、文体设施。他亲手栽种的木棉树,后来成了广州的市花。   朱光还写了五十首《广州好》诗词,董必武称赞这些诗词是“绝妙清词”,他的文笔才华,就这样融入了广州的城市发展中,他既是广州的建设者,也是广州城市精神的传递者。   特殊时期,朱光再次遭遇冲击,1969年在合肥去世,享年63岁,直到1978年,他的冤案才彻底平反,历史最终还了他清白。    参考信息: 1.朱光-中国地情网-来源:广州市情网 2.“江南才子”--朱光——博白先锋

0 阅读:46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