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土安全部最近上演了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采购大戏:说是要买十架波音737飞机用

飞天史说 2025-11-10 16:12:06

美国国土安全部最近上演了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采购大戏:说是要买十架波音737飞机用于遣返移民和高官私人旅行,结果合同里压根没带发动机,供应商还正好赶上破产,最后大家才发现飞机根本不存在。 这事一曝光,直接成了国际舆论场的年度“段子”,美国政府采购的水平又一次刷新了外界的认知。 说起这场闹剧,开头还挺像正儿八经的国家大事。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亲自签字拍板,合同金额被藏得严严实实,但据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官员警告,这比扩大现有遣返航班合同要昂贵得多。 民主党官员看了都忍不住吐槽,搞这么大阵仗,还不如直接包机来得实在。结果合同细节一扒拉出来才明白,原来发动机得单独掏钱,活脱脱跟买手机不带电池一个路数。 啼笑皆非的是,负责供货的“精神航空”已于今年8月被披露计划申请破产保护,并在11月正式提交破产申请,根本手头没飞机。连美国媒体都忍不住讽刺,这种采购流程可真是“神仙操作”。 美国的采购丑闻其实不算新鲜,前有美军1200美元的咖啡杯,后有这次的“无飞机合同”,套路一脉相承。 美军2018年采购25个机载咖啡杯就花了3.2万美元,平均每个1210美元,官方解释是这类杯子带有铰链盖、加热功能且通过军机安全认证,损坏后因无法单独采购配件只能整体更换,这一说法当时就引发广泛质疑。 可惜纳税人的钱真金白银地进了无底洞。媒体和智库这回又跳出来批评,政府采购流程的尽职调查形同虚设,监管更是形同虚设。纳税人看着钱被玩成了笑话,心里只剩下无力和愤怒。 绕回到诺姆身上,这事可不是一纸合同那么简单。她本身就是特朗普强硬移民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这采购闹剧到底是工作疏忽,还是另有图谋,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媒体分析,特朗普时期的采购项目时不时被拿来质疑“利益输送”。美国的政治献金体系,政商关系盘根错节,采购合同背后的猫腻很难说干净。 民主党这边已经喊着要追责,要求查清这场“无机采购”的来龙去脉,共和党则选择闭口不谈,把风险都推给对方。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自嘲“美国梦成了美国噩梦”,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也显示,公众对政府腐败的担忧正在不断升温。 这场风波如果最后查不出实锤,诺姆可能就成了党派斗争下的牺牲品,可要是实锤了,那就是活生生的“政商勾结”新样本。 美国政坛这些年,类似的戏码没少上演,民众的信任危机越滚越大,这次的飞机闹剧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10月,国土安全部刚因斥资1.72亿美元采购两架豪华飞机引发争议,当时诺姆称其为海岸警卫队替换旧机的必需装备。 美国的行政采购系统早就问题缠身,像这种“买飞机不带发动机”的事根本不是第一次。医疗卫生部曾大批量囤积过期口罩,宇航局采购零件时屡屡超预算,钱花出去了,东西不是没用上就是烂在仓库。 历史上的1200美元咖啡杯事件,官方解释得天花乱坠,可说到底就是流程繁琐、认证体系僵化,没人真正在乎成本控制。 美国智库的报告也常年盯着这些问题看,官僚体系一层套一层,每个环节都能出岔子。 游说集团在背后推波助澜,企业靠着政治献金把合同收入囊中,这些年“精神航空”因持续亏损寻求破产重组前,也一直试图通过游说维持政府合作,明眼人一看就懂是怎么回事。 改革的声音其实从没断过,两党谁都不敢说自己能彻底解决。就像天价咖啡杯事件曝光后,美军仅通过3D打印配件就节省了数万美元,可见简单调整流程就能改善问题,但系统性改革始终难产。 每逢出事,大家就喊“要追责、要透明”,但等风头一过,还是老样子。美式行政体系就像个巨大的老机器,零件换了无数,毛病却总是绕回来。 纳税人花的钱,最后都变成了别人口袋里的利润,至于采购到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似乎没人真正在意。 这次的飞机乌龙,表面上看是合同技术失误,实际却暴露了深层的行政失能。美国的民主制度讲究自我修复,但每次出问题都拖拖拉拉,真要等到“笑话”变成“危机”才会有人痛定思痛。 眼下共和党还要面对中期选举,处理不好只会火上浇油,让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进一步塌方。 这场“买飞机没发动机,最后发现连飞机都没有”的闹剧,不只是美国政坛的黑色幽默,更是现代行政体系里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美国土安全部买10架飞机竟然“不带发动机”,被批滥用资金 2025-11-10 08:56·齐鲁壹点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