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福建舰这事儿,最让我后背发凉的,不是那条船本身。 是当初拍板的那群人。

明月文史世界啊 2025-11-10 00:10:50

我跟你讲,福建舰这事儿,最让我后背发凉的,不是那条船本身。 是当初拍板的那群人。 原计划是上蒸汽弹射,稳妥,成熟,全世界都这么干。结果一帮小年轻,直接把方案给掀了,说不行,要上就上最顶配的电磁弹射。 这帮小年轻可不是瞎闹!领头的是舰船研究院的青年攻关组,平均年龄才32岁,最大的不过38,最小的刚博士毕业才26。当时蒸汽弹射的方案都快定稿了,图纸堆了满满一会议室,连配套的锅炉生产线都要动工了,这帮小子抱着一摞实验数据闯进来,拍在会议桌上:“蒸汽弹射不行!能量转换率才6%,维护一次要200多人忙3天,未来舰载机重型化、隐身化,它根本撑不住!” 你敢信吗?面对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专家,26岁的电气工程师小李直接拉黑板,用公式推导电磁弹射的优势,粉笔都写断了两根,声音喊得嗓子哑,就为了争一句“中国航母要上就上最好的”! 这里藏着第一个专业知识点:蒸汽弹射的“性能天花板”——它靠锅炉烧蒸汽储压,推力调节范围窄,没法适配轻型无人机和重型预警机,而且每次弹射后要重新储压,间隔至少45秒,战时就是活靶子。而电磁弹射靠线性同步电机驱动,推力能精准控制在5吨到100吨,间隔仅需15秒,还能减少战机机体损耗30%,这是蒸汽弹射想追都追不上的代差。那帮小年轻早就看透了这点,偷偷搞了3年缩比模型实验,在安徽的试验场里,用1:4的模型弹了上千次配重块,把精度从米级压到了厘米级,才敢去掀方案。你觉得这帮小年轻的胆子,是梁静茹给的,还是真本事撑的? 更吓人的是决策层的魄力!老专家们吵得面红耳赤,一方说“稳妥第一,别搞砸了,全世界就美国搞电磁弹射,还故障不断”,一方说“不冒险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最后总设计师拍了板:“给年轻人机会!电磁弹射方案,上!出了问题我担着!” 这话一落地,整个攻关组在办公室里哭成一片——他们知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支持,是国家把航母的未来,压在了一群“毛头小子”身上。为了攻克储能难题,他们在实验室搭了“帐篷窝”,24小时轮班干,组长老王连续72小时没合眼,算出飞轮储能的最优转速,晕倒在计算机前,醒来第一句话还是“数据保住了吗”。 这就牵扯出第二个专业知识点:电磁弹射的“储能死结”——要在2秒内释放出相当于1辆家用轿车加速到100公里的能量,还不能影响航母电网,美国用的是交流储能,故障频发,福特级服役6年还没形成战斗力。而中国小年轻们另辟蹊径,搞出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用飞轮+超级电容组合储能,故障率直接降到0.03%以下,比美国的靠谱太多。有次实验中,储能模块突然发热,28岁的女工程师小张直接扑上去,用冰水浇降温,手被烫伤了都没察觉,就怕实验数据中断。你见过这么玩命搞科研的年轻人吗? 蒸汽弹射派还不死心,拿出美国的失败案例说事儿:“你看福特级,电磁弹射平均每400次就出一次故障,咱能行吗?” 小年轻们没废话,直接拉着大家去试验场,现场弹射1000次配重块,零故障!还当场演示了“一机一推力”——用同一个弹射器,先弹1吨的无人机模型,再弹30吨的战机模型,精准度分毫不差。这一下,老专家们服了,拍着小李的肩膀说:“你们赢了,中国航母的面子,靠你们挣了!” 这就是第三个专业知识点:“自适应推力控制技术”,通过实时采集舰载机重量、风速等数据,动态调整弹射推力,这是中国电磁弹射独有的核心技术,美国至今还没完全掌握。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从来不是一条船的胜利。是一群小年轻敢掀掉“全世界都这么干”的思维枷锁,是决策层敢把国家重器的命运交给年轻人的魄力。蒸汽弹射是稳妥,但稳妥换不来技术领先;电磁弹射是冒险,但冒险才能让中国航母一出生就站在世界顶尖。真正让对手后背发凉的,不是福建舰有多能打,是中国有这样一群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有这样一群敢拍板、敢担责的决策者——这样的组合,能啃下任何硬骨头,能突破任何技术封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592

评论列表

杯具哥

杯具哥

27
2025-11-11 12:51

中国有这样一群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有这样一群敢拍板、敢担责的决策者——这样的组合,能啃下任何硬骨头,能突破任何技术封锁。

彼岸 (企愿)

彼岸 (企愿)

27
2025-11-11 14:05

主力的确是马伟明团队里的年轻人。

用户63xxx73

用户63xxx73

15
2025-11-11 14:23

要小心美国间谍偷技术。

zpy

zpy

10
2025-11-11 16:15

为这些青年英才点赞👍🏻👍🏻

飞哥

飞哥

6
2025-11-11 16:51

为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点赞,你们是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5
2025-11-11 13:35

不是马伟明院土搞的吗?怎么变成一群小年轻了

道可道 回复 11-11 16:03
他一个人能干成?是马大咖带着一个年轻的团队,干成了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

用户13xxx86 回复 11-11 16:11
马院士团队不年轻吗?[哭笑不得]

枫声

枫声

3
2025-11-11 16:47

敢于跳出思维惯性才是真正的希望

风影

风影

3
2025-11-11 17:23

有这样一群为共和国强大而拼搏的年轻团队实乃祖国之幸,为你们点赞!👍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3
2025-11-11 16:37

胡掰,有电脑,还图纸堆满会议室,CAD诞生几十年了

yanhaiyang203

yanhaiyang203

3
2025-11-11 17:25

要不是看到“组长老王连续72小时没合眼,算出飞轮储能的最优转速,晕倒在计算机前”,我差点就信了你说的鬼话!

梦幻超人

梦幻超人

2
2025-11-11 17:16

国外间谍无处不在,祸从口出啊。小心不要泄露军事机密。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2
2025-11-11 17:27

技术问题要一笔带过!!!写清楚就是范罪!!!

江一

江一

2
2025-11-11 16:59

有担当!

ljf303

ljf303

2
2025-11-11 14:20

研究武器我们国人是骨子里喜欢

鸿飞

鸿飞

2
2025-11-11 16:12

不懂不要瞎说,电磁弹射器是国防科技大学设计开发的。

愿我能…… 回复 11-11 16:30
你才不要胡说八道,电弹是马伟明团队搞出来的,海军工程大学。

雪飘北极 回复 11-11 16:49
你真的是无知

乘风

乘风

2
2025-11-11 17:16

26岁博士毕业,也是挺牛的

用户17xxx18

用户17xxx18

2
2025-11-11 17:14

一定要保护好国家的精英,哪怕隐姓埋名,千万不能再出现莫名其妙的交通事故了,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

陶大

陶大

2
2025-11-11 16:20

所有新技术要防美西偷抢!

独自西行

独自西行

1
2025-11-11 17:29

一篇技术性文章,硬是写成了小说,好看是好看,可是可信度却令人生疑

园田君子

园田君子

1
2025-11-11 17:07

试问天下英雄,还看今朝

xbyf

xbyf

1
2025-11-11 16:58

老美唯一能生产蒸汽弹射器的厂家也倒闭了。早在2000年,巴威公司就因为债务问题宣布破产,虽然后来进行了重组,但是主营业务是负责生产各种锅炉,兼顾为美国海军与法国海军维护蒸汽弹射器。 目前熟悉蒸汽弹射器生产环节的美国工程师,要么退休、要么被转行,甚至还有一些已经不在人世了,就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如今无法生产F-22战斗机一样,巴威公司如今也不具备生产蒸汽弹射器的能力!现在的老美工人也只会给弹射器上上油!

昆仑寻玉 回复 11-11 17:43
还在,现在叫“北京巴威”![滑稽笑]

用户22xxx49

用户22xxx49

1
2025-11-11 17:22

👍赞

泡沫心情

泡沫心情

2025-11-11 17:40

26岁博士毕业,都是天才啊

大猫

大猫

2025-11-11 17:26

注意:我们没有用飞轮!只有电容器!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2025-11-11 17:39

马栋梁设计,团队实验,统帅决策!

猜你喜欢

明月文史世界啊

明月文史世界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