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算是扔了! 巴拉圭总统

此间一叙吖 2025-11-09 15:25:27

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算是扔了! 巴拉圭总统培尼亚,前段时间闹了一件大事,他原本打算邀请赖清德到巴拉圭访问,结果还没等人来,国内外的反对声已经吵翻天,这事最后只能悄悄收场。 虽然没成行,但这件事把巴拉圭的尴尬现实彻底暴露出来,政治想跟着意识形态走,经济却在拼命拉着它往现实方向拽。 先看巴拉圭老百姓怎么想,一份上千人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人很简单,政治口号听听就好,日子怎么过才最重要。 他们认为,中国大陆是个能给巴拉圭带来真金白银的合作对象,建交能让农产品卖出去,工作机会增加,跟谁关系好不重要,能不能吃上饭才最关键。 特别是农民和农企反应最大,他们最清楚:牛肉、大豆这些巴拉圭的命根子,要是卖不到中国大陆市场,那损失不是数字,而是无数人的收入、工厂运转和地方财政。 农业组织直接喊话政府,政治不要让人断了生路,政坛内部同样乱成一锅粥,反对党火力全开,指着总统鼻子骂,为了政治姿态拿国家做赌注。 连执政党都有人看不下去,提议派议员去中国摸摸底,缓和关系,更好笑的是,商界一群人已经打算绕开政府自己找中国谈生意,这等于是用行动告诉总统,我们不信任你,你别把我们未来搞砸了。 为什么大家这么急?因为经济撑不住了,巴拉圭现在通胀高、就业少、经济增长也不给力,偏偏国家又靠出口吃饭,和中国大陆每年将近20亿美元的贸易就是救命稻草。 对于一个GDP只有几百亿美元的小国,这差不多就是氧气瓶,断不了,再看看邻居们过得怎样。 阿根廷和中国合作拿到关税优惠、拿到大项目投资,巴西农民靠对华出口赚得盆满钵满,洪都拉斯刚建交没几年,贸易额直接飙升,别人越过越好,巴拉圭反倒在和机会对着干,经济界能不急? 地缘政治也让巴拉圭心里发凉,立陶宛就是例子,玩了台湾议题,立刻遭遇贸易、订单、运输全面受损,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想办法修关系,巴拉圭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有意思的是,外界猜测美国在背后打气,但轮到赖清德要借机“过境”美国,美方直接拒绝,什么意思? 道义口号可以喊,但真正要触动自己利益,美国也不会冒险,这一动作把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写得明明白白。 不过最尴尬的还是国际环境,全球已经有182个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巴拉圭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唱反调,等于是把自己推到越来越孤立的位置。 对于一个需要外资、需要市场的小国来说,这不是政治坚持,而是经济冒险,所以,这场访问风波不是小插曲,它像一面镜子,把巴拉圭的矛盾照得清清楚楚。 一边是老旧的政治立场,一边是越来越难维持的经济现实,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问题没有消失。 巴拉圭未来到底是继续死守政治标签,还是回到现实、用利益说话?这不仅考验政府的脑子,也决定着几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政治可以讲情怀,但经济只认利润,巴拉圭迟早要做选择,而且拖得越久,代价越大。

0 阅读:0
此间一叙吖

此间一叙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