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宣布了 2025年11月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通报称,在11月5日凌晨成功对顿涅茨克机场区域的一处俄军无人机储存、组装和发射基地实施打击,并袭击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伏尔加格勒炼油厂。 乌军这次算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导弹炮兵、无人系统部队还有特种作战部队都上了。他们重点打击了顿涅茨克机场区域那个俄军用来存、装、放伊朗“沙赫德”无人机的窝点。从乌方给出的数据看,那边炸得挺厉害,还发生了剧烈的二次爆炸,这说明很可能引爆了基地里的弹药或者燃料,损伤小不了。 与此同时,乌军的无人机还长途跋袭,瞄准了伏尔加格勒州那个年处理原油1570万吨的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这块硬骨头可不好啃,它的加工量占了俄罗斯全国炼油总量的5.6%,是南部地区重要的燃料和润滑油生产大户。乌军方说他们在目标区域监测到了爆炸和火灾,这把火要是烧大了,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可不是小事。这已经是近三个月来乌军第二次对这个重要能源设施下手了,摆明了要持续削弱对方的战争燃料供应。 俄罗斯这边的反应也很快。伏尔加格勒州的州长博恰罗夫在6号凌晨就报料,说他们在5号夜间到6号凌晨这段时间里,硬是扛住了“大规模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国防部随后也发布了战报,宣称在过去的一夜里,他们的防空系统总共拦截并摧毁了75架乌克兰的固定翼无人机,光是在伏尔加格勒州上空就敲掉了49架。双方的说法在战果上差别挺大,这也算是冲突中的常态了。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稍微拉长点看,乌克兰从2025年8月开始,就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特别是炼油厂和输油管道,发动了挺系统的打击。像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列宁格勒州的基里什炼油厂(俄罗斯五大炼油厂之一)这些重点目标都挨过炸。 有市场测算甚至认为,到10月初的时候,乌克兰的袭击已经导致俄罗斯大约11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瘫痪,这占了全国总产能的17%,累计瘫痪的年炼油产能更是达到了80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这种打击效果直接反映在俄罗斯的财政上,2025年前八个月,俄罗斯的油气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0.5%,都不到800亿美元了。俄罗斯政府被迫出台了汽油出口禁令,连国内的油价都涨了不少。 乌克兰这边打击能力能升级,跟他们自己鼓捣出的一些“平价神器”有关,比如FP-5“火烈鸟”巡航导弹,据说这玩意儿射程远、突防能力强还便宜。再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乌援助政策似乎有了转变,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甚至考虑提供像“战斧”巡航导弹这样的远程打击武器。这就让乌克兰有了更多底气去攻击俄罗斯纵深的高价值目标。 反过来,俄罗斯也没闲着。他们的战术之一就是试图把“冬天武器化”,频繁攻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比如电网。俄军经常动用几百架无人机加上几十枚导弹,对乌克兰发动集中打击,目标就包括乌军的无人机生产储存点、能源设施等等。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乌克兰的老百姓在冬天不好过,以此施加压力。 所以你看,现在的俄乌冲突早就超出了前线战壕的拼杀,成了一场互相攻击后勤、能源和经济命脉的较量。乌克兰盯着俄罗斯的炼油厂和燃料设施打,就是想掐断对方战争机器的油路和钱袋子。俄罗斯则猛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企图瓦解民心和战争潜力。这种打击与报复的循环,使得战事更加复杂和残酷。双方都在试图找到对方的软肋并猛击,这场消耗战看来还会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