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07 20:16:54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1914年的上海,27岁的蜀军将领夏之时走进一家青楼,目光被台上唱曲的少女吸引,她便是14岁的董竹君。 此时的董竹君,早已不是江苏海门那个跟着拉黄包车的父亲、帮佣的母亲勉强糊口的孩子,一年前父亲重病无钱医治,她被家人送进青楼做了“清倌人”,只卖唱不卖身,换了300块大洋救父,说好只待三年,可老鸨见她模样标致、歌声动听,早已盘算着等她再大些就逼她接客。 夏之时常来听她唱曲,一来二去渐生情愫,得知董竹君的处境后,当即提出为她赎身。 老鸨见夏之时气度不凡,狮子大开口要3万赎金,夏之时二话不说就要付钱,却被董竹君一把拉住。 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心里有着远超年龄的清醒,她不愿自己像件商品被买下,坚持要凭自己的本事脱身,只向夏之时提出三个条件:不做小老婆、婚后送她去日本读书、将来组建家庭后男主外女主内。 夏之时悉数应允,两周后的一个深夜,董竹君凭着过人的胆量和智慧,悄悄逃出了青楼。 1915年,15岁的她与夏之时结婚,婚后不久便随丈夫远赴日本求学。在日本的日子里,董竹君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拿到了文凭,弥补了年少时未能读书的遗憾。 几年后,时局变化,夏之时带着妻女回到四川老家,彼时他已出任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风光无限。可好景不长,夏之时的军队被缴械,失去军职后他闲赋在家,性情大变,不仅整日饮酒消愁、染上抽大烟的恶习,还对董竹君动辄打骂。 在封建大家庭的束缚与丈夫的冷落下,董竹君的婚姻渐渐走到尽头。1929年,29岁的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卷起铺盖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独自返回上海打拼,这个举动在当时轰动一时,报纸 纷纷以“将军街走出女娜拉”为题报道。 回到上海的董竹君一无所有,只能从头做起。她先在成都创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飞鹰黄包车公司,招收贫困女性做工,可因时局混乱被迫关闭。 1930年,她变卖从四川带来的首饰,筹集资金创办群益纱管厂,没想到工厂刚有起色,就遭遇“一二八”事变,被炸弹炸得几乎全毁。 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打垮她,1935年3月,董竹君在上海宁海西路开办了“锦江小餐”,她将官府菜的细腻与民间川菜的质朴融合,加上雅致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很快名声大噪。 后来在友人帮助下扩建为锦江川菜馆,1936年又在雁荡路开设锦江茶室,连杜月笙、黄金荣等名 流都常来光顾。 这两家店不仅是生意红火的商号,更是革命的秘密据点。抗战期间,日本人逼迫董竹君开分店为日军服务,她坚决拒绝,冒着风险辗转菲律宾避险。 期间,她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为夏衍、潘汉年等进步人士安排“特别间”接头,还出资创办印刷厂印刷秘密书刊。她曾慷慨资助落魄的宋时轮,帮他找到党组织,1949年,她凭着在军政商三界积累的人脉,策反敌特负责人,成功营救了张澜等民主人士。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响应号召,将苦心经营的锦江川菜馆和茶室合并,迁入华懋公寓,成立了锦江饭店,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 她不仅把饭店无偿上交国家,还捐出了自己的花园洋房和15万美元积蓄,全部用于国家建设。 可命运并未对这位坚韧的女性格外眷顾,后来董竹君经历了不少磨难,70岁生日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但她始终像自己诗中写的“青松不畏寒霜雪”那样,从未低头认输。1997年,97岁的董竹君在参加完访谈节目后平静离世,按照她的遗嘱,追悼会上播放了《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如今,上海锦江饭店依然矗立在茂名南路上,接待过无数中外贵宾,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而董竹君从青楼少女到传奇企业家的一生,也像这百年饭店一样,留在了岁月里,成为一段关于坚韧、独立与爱国的佳话。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