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前线的炮声还没停,布拉格的政坛却先炸了锅。 就在2025年10月

老阿七说史 2025-11-07 14:33:35

乌克兰前线的炮声还没停,布拉格的政坛却先炸了锅。 就在 2025 年 10 月的议会选举中,被称为 “援乌急先锋” 的捷克政府突然被选民按了暂停键,换上了一个把 “不给乌克兰一分钱” 写进竞选口号的新班子。 这场翻天覆地的选举大逆转,让还在筹划下一轮军援的西欧政客们一时间陷入沉默。 从 “援乌模范生” 到 “本土优先派”,曾经朝着俄罗斯边境一轮又一轮送炮弹的捷克,如今突然调头说 “我们先把电费降下来再说”,欧洲政治的裂缝,就这样毫无预警地撕开了。 捷克选举2025 年 10 月 6 日议会选举投票结束后,前总理巴比什带领的 “是民意就 ANO” 党以 32.1% 的得票率拿下国会 78 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现任总理菲亚拉领导的执政联盟 SPOLU 得票率为 24.3%,较上届选举丢失约四分之一席位,惨败收场。这场选举堪称一次全民参与的 “政坛民意表达”。 这次民意表达的核心诉求,是捷克政府过去两年对乌克兰的 “超负荷援助”。 菲亚拉政府主导的 “百万炮弹计划” 曾是布鲁塞尔的骄傲,捷克率先从全球采购弹药,带动德国、法国等国加入,德国为此单独投入 4.8 亿欧元支持该计划,欧洲议会多次肯定捷克的主导作用,媒体将其称为 “援乌阵营的关键推动者”。 但这份 “国际赞誉” 背后,是捷克民众日益沉重的生活负担。政府在民生投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援乌开支,让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巴比什抓住这个情绪,在竞选时反复强调:“不拨一克朗援乌克兰!” 选民听得懂,也愿意买账。 他的另一个口号,“要电费减半,不要装甲车”,犀利、直白,直接切中日常生活的痛点。他的政治联盟,包括 “驾驶者为自己” 党和 “自由与直接民主党” 也都是反对继续援乌的坚定派。 欧洲援乌的 “共识” 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匈牙利早就对援乌持保留态度,斯洛伐克在 2024 年就宣布停止对乌军援。 谁都知道欧盟的高层决策需要成员国一致同意。现在捷克和匈牙利、斯洛伐克的立场趋同,其联合立场足以影响关键议题推进。 从军费分摊到对俄制裁,再到乌克兰入盟谈判,这三国的立场正在逐渐从 “谨慎” 变成 “明确反对”。捷克总统帕维尔虽然坚持亲西方立场,强调继续留在西方阵营,但在捷克的政治体制中,总统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总理。 巴比什掌握行政权,大方向说变就变,他否定援乌还明确表态不支持将捷克军费提高到 GDP 的 5%。这等于是在北约和欧盟的框架下,表达了基于本国实际的政策调整。 这一次,西欧国家再想装没看见已经不太可能了。 毕竟,再有钱的政府也扛不住内外夹击:一边是军援开支,一边是国内选民的不满。如果连曾经的 “推动者” 捷克都开始喊停,那其他国家还怎么继续装作援乌是 “政治正确” 的唯一选项? 波兰虽然目前仍保持对乌克兰的支持态度,但内部的经济压力也在快速积聚。奥地利的保守派政党也频频质疑欧盟的对乌政策。一旦这些国家出现政策摇摆,欧盟内部的分歧将不再只是 “意见不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路线博弈”。 选民用选票告诉政府: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别总想着当 “道义模范”。有人说,这是一种民粹主义的胜利,也有人说这是欧洲 “理想主义政治” 的破产。 捷克的这次大选像一个信号灯,闪烁在援乌联盟的前方,提醒着那些还在坚持旧路线的国家:别再忽视底层社会的声音,它们才是决定政治走向的真正力量。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民生诉求、调整对外政策,欧洲的格局,势必要重新洗牌。欧洲政治,不再是一个方向走到底的直线,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岔路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捷克率先拐了个弯,欧洲,还会跟上吗? 参考信息: 捷克国家选举委员会官网来源时间:2025年10月6日内容:确认ANO党(领袖:安德烈·巴比什)以34.7%得票率赢得80席,投票率达68.8%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