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接受媒体专访时问他若被邀请访问大陆会不会去?他作出回应,“当然不

纸上点将 2025-11-07 10:27:58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接受媒体专访时问他若被邀请访问大陆会不会去?他作出回应,“当然不排斥啊,不要固步自封。” 台湾政坛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历来敏感,黄国昌的角色转变尤为引人注目。他早年主导太阳花运动,反对两岸经贸协议,那时他代表一股强烈的本土力量,推动时代力量成立,强调监督与改革。转到民众党后,他的立场渐趋务实,延续柯文哲的中间路线。2024年国民党换帅,郑丽文上任即推动两岸交流,派副主席萧旭岑先行访问大陆。这股风向顺应岛内民意,民调显示超过80%民众支持对话,疲于单边对抗。黄国昌的回应正落在这个节点,既借势国民党动作,又为民众党争取中间空间。岛内经济压力增大,民众更盼稳定,外部美国智库也释放信号,建议避免干预统一进程。这一切为调整立场提供土壤,黄国昌的表态并非孤立,而是政局变迁的镜像。 黄国昌的回应发生在广播节目中,他直言不排斥访陆,避免固步自封。这与过去深绿形象形成对比,早年他公开质疑两岸协议,如今却强调大陆非外国,交流有助于理解。民众党借此议题拉抬支持率,党内数据显示小幅上升。这番话也回应国民党蓝白合作呼声,郑丽文曾表示两岸立场需一致,黄国昌的松口等于递出橄榄枝。但他避开核心,如九二共识或一中原则,仅重申台湾自主与和平路线。这种模糊策略常见于中间政党,旨在不失绿营基础,又不疏远蓝营选民。岛内舆论分化,绿营批评此举亲中,蓝营视作合作信号。黄国昌还提网红馆长先例,那位人物调整立场后获大陆欢迎,带来关注度。但馆长明确切割台独,黄国昌则停留在开放表态,诚意待考。 两岸交流的门槛向来明确,大陆国台办多次重申,欢迎台湾人士前来,但需认同一中原则。黄国昌本人仍在黑名单,他表示若移除且利两岸利益,会考虑。这反映出实际障碍,黑名单源于过去言行,移除需实质转变。民众党内部分歧加剧,秘书长周榆修曾公开反对统一,与黄国昌表态不符,党内协调成难题。岛内绿营反制加码,民进党加强证件审查,从公职到基层,近期判处退役中将高安国刑期,理由是推动反独活动。这类高压未能逆转民意,反而凸显政策疲态。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趋紧,但民调显示多数民众不满,盼望对话空间。黄国昌的回应踩准时机,顺应这种转变,却也暴露中间路线的局限:喊开放易,落地难。 蓝白合作在两岸议题上渐成焦点,国民党动作频频,郑丽文上任后即布局访问,萧旭岑行程覆盖多地,带回经贸反馈。这为民众党提供借鉴,黄国昌借势表态,意在不被边缘化。民众党定位中间,靠务实形象吸纳选民,过去“大大陆非外国”论已获认可,这次访陆回应进一步巩固。外部环境助力,美国智库报告批评台方鲁莽,建议华盛顿不反对和平统一。这松绑了岛内调整,减少触怒美方的顾虑。黄国昌的策略接地气,贴合民众对经济的关切,如供应链稳定与就业机会。但模糊立场也招致质疑,绿营指责投机,蓝营盼更多承诺。两岸门始终开着,关键在诚意,黄国昌的下一步将考验民众党的凝聚力。 岛内政局热闹,2024选举余波未散,民众党支持率徘徊中上,靠反贪腐与民生议题立足。黄国昌接棒后,党内重组加速,吸收年轻力量,聚焦青年失业与房价。两岸议题虽非主轴,却成试金石,他的回应拉近蓝白距离,却未触绿营痛点。民进党内部压力增大,赖清德政策受阻,经济数据下滑加剧不满。绿营审查行动频仍,公教人员成重点,过期证件即被追责,显示维持高压的意图。但这反噬民意,街头闲谈多转向务实交流。黄国昌的表态如一剂催化,激发讨论,却也提醒:交流需底线,空谈难成事。民众党未来或需明确路线,方能从中间脱颖而出。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在于平衡,黄国昌的表态虽开放,却未解核心结。民众党借此巩固中间地带,支持率微升反映民意倾斜。绿营反制虽严,效果有限,高安国案成反面教材。蓝白合作潜力大,郑丽文推动下,访陆成常态。黄国昌需协调党内,化解周榆修式分歧,方能推进。国台办欢迎大门开,但门槛清晰,一中原则不可绕。黄国昌的回应如试水,观察后续动作。岛内政坛变幻,经济民生为本,两岸议题终须务实。民众党若把握好,或成关键玩家。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