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此前,有外媒报道,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 美国自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开始拿莫须有的“安全风险”说事,禁止本土使用华为设备还不算,还逼着欧洲盟友跟着站队,美国驻德国大使曾直白威胁,任何选择“不可信5G供应商”的国家都会危及与美国的情报共享,这话明晃晃就是冲着华为来的。 但搞笑的是,从2018年喊到现在,美国从没拿出过任何华为设备有安全隐患的实锤,德国《明镜》周刊早戳破了这点,美方指控全程只喊口号、无任何证据。 欧盟委员会多次安全审查,也没发现华为设备有“后门”,反而有数据显示,华为设备安全系数比部分西方厂商还高。英德此前用华为设备的日子有多舒坦,现在拆了就有多憋屈。 德国电信2019年公开数据显示,用华为建5G成本比诺基亚、爱立信低30%,效率还高40%。 比如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2020年靠华为仅8个月就完成主要城市5G覆盖,下载速度平均800Mbps,延迟10毫秒内,当地制造业、物流行业直接受益。 英国也一样,2021年前华为设备覆盖近60%5G基站,农村4G补盲大多靠它,英国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华为设备故障率仅0.3%,远低于行业平均1.2%。 可在美国压力下,英德硬是要拆这套好用又便宜的设备。英国2021年启动拆除计划,原承诺2025年全国5G全覆盖,现在推迟到2030年,晚了整整5年。 替换的华为设备只能当电子垃圾处理,仅英国电信就额外多花8亿人民币,拆除期间部分地区网络中断,伦敦金融城因网络不稳定损失超12亿人民币交易收入。德国的情况更糟,165亿替换预算已超支40%,诺基亚、爱立信趁机涨价,设备供应周期从6个月延长到14个月。 巴伐利亚州作为工业重镇,2023年拆完华为设备后,5G覆盖直接倒退,不少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因网络延迟频繁报错,宝马一家工厂产能下降15%,单月损失订单超3亿欧元。 讽刺的是德国电信内部报告显示,替换后的诺基亚设备,下载速度降到550Mbps,延迟飙升到28毫秒,信号还经常中断,用户投诉量比用华为时多了3倍。 最让纳税人憋屈的是专利费——华为拥有全球42%的5G标准必要专利,诺基亚和爱立信加起来才刚过35%。这意味着,就算拆了华为设备,换上来的产品还是得给华为交专利费,而且“非授权使用场景”的费率还高了15%。 德国电信2023年财报显示,5G专利费比去年多花1.8亿欧元,大部分都给了华为,相当于纳税人花165亿拆设备,转头还要给华为交更多钱,里外被割两波韭菜。 美国自己的操作更是双标到极致,其某运营商2022年内部招标文件显示,华为报价比诺基亚低30%,性能测试还高12分,但因政府禁令只能放弃,最后建设成本超支,覆盖进度推迟两年。 而美国所谓“安全保障”就是自欺欺人,202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秘密报告显示,当前使用的部分欧洲厂商设备,反而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只是被刻意隐瞒。 而看其他欧洲国家的选择,西班牙坚持用华为,现在全国85%5G覆盖,建设成本比德国低近一半,数字经济增速快2.3个百分点;法国表面喊“多元化供应商”,实则没拆已部署的华为设备,5G建设进度比英德快不少。 这些对比足以说明,英德的选择根本不基于技术和安全,纯粹是政治妥协。长远来看,这场拆除的损失远不止眼前的钱。 5G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英德因网络建设滞后,不少科技企业外流,德国一家AI初创公司因网络不达标,直接把研发中心搬到西班牙;英国多家电商因网络不稳定流失大量用户。 而华为已推出更先进的5.5G技术,传输速度是当前5G的10倍,诺基亚和爱立信还在追赶5G尾巴。 等英德发现替换的设备已经落后,想回头找华为时,不仅要付更高费用,还得接受更严格的合作条件,主动权早已不在自己手里。 说到底,英德花大价钱拆华为设备,就像把家里好用又便宜的家电砸了,再花几倍钱买个功能差、毛病多的替代品。 始作俑者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既打压了华为,又让盟友给西方科技企业送生意,最后买单的却是英德普通纳税人——他们既要掏巨额开支,还要忍受网络变差、生活不便、经济放缓的后果。 这场完全没必要的折腾,就是美国科技霸权下的政治闹剧,只能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来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