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再次叫嚣“武力保台” 国民党新媒体部5日在国民党官方账号发文,叫嚣“国民党备战不求战,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 首先需要理清的是,国民党并非首次在两岸议题中释放“武力”信号。早在过往岛内选战中,国民党内部便有一派观点主张“不排除必要时的军事实力”,试图在“抗中保台”与“亲中卖台”两种极端标签之间寻找一个看似“爱台”的中间立场。 但这一次的表述更加直白、甚至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味。这种表态不仅引发岛内部分民众的不安,也让外界对于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真实态度产生疑问。 特别是在大陆一贯坚持和平统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的大背景下,国民党此番喊出“武力保台”,无疑踩到了极为敏感的神经。 有一种解释是,这其实是国民党试图重新定义“保台”的话语权。在岛内政治版图中,民进党常年主导“本土意识”议题,将“抗中”与“保台”几乎画上等号,使得国民党在选战中频频陷入“立场不清”“软弱妥协”的质疑。 如今,面对即将到来的2026县市长选举与2028大选布局,国民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扳回血量。 于是,借由“武力保台”的高调发言,不仅可以摆脱“亲中”的标签,还能主动制造议题,对绿营发起战略舆论反攻。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曾经强调“九二共识”“和平发展”的政党,倘若把“武力”作为政见宣示,是否意味着它在操弄民粹,甚至是为了选票而放弃长期主张的政治底线?这一点正是岛内外许多观察者所担忧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表态式强硬”背后,缺乏对现实格局的清醒认知。当前,台海形势依旧复杂敏感,大陆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也具备坚定反制任何分裂图谋的能力和意志。 国民党若真心希望两岸和平稳定,理应强化对话机制、推动交流合作,而非陷入“武力”“军备”这些带有煽动性的表述中自我设限。 对比来看,大陆对于台湾各政党在两岸问题上的表态一向保持高度关注与精准研判。 国民党如果真心希望成为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就应当明白,一时的语言强硬无法换来真正的战略安全,反而可能在两岸关系中触碰红线,造成信任流失。 维护两岸和平,从来不是靠“嘴上发狠”实现的,而是要在尊重事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务实交流与民间融合。 当前大陆不断释放善意,积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台湾同胞提供发展机遇。 国民党若真心“保台”,应当主动融入这一进程,而不是在表述上与“台独”势力靠拢,制造模糊空间。 从历史维度来看,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曾有正面贡献。无论是早年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还是倡导两岸文化交流,都是其政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若在当下为了一时选战利益,放弃和平主张、模糊统一认知,不仅难以赢得岛内主流民意,也将失去作为两岸交流桥梁的功能价值。 而当一个政党连自己的立场都开始动摇时,选民又凭什么相信它能为台湾带来确定与未来? 归根结底,两岸关系的本质是国家统一问题,不容任何形式的分裂言行。对大陆而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无论台湾岛内何党执政,只要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行径,大陆皆愿以此为基,与之开展坦诚对话,携手推进交流合作,共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国民党若希望重新取得两岸话语主导权,必须拿出真诚与担当,而不是用“武力保台”这种自我矛盾的言辞去迎合短期风向。 国民党喊出“武力保台”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战略定位与选民情绪的多重博弈。 但岛内政党终究逃不开现实:两岸终将统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任何政党若试图通过语言游戏与模糊空间推迟这一进程,只会在历史洪流中被淘汰。 真正的政治远见,不在于如何发狠,而在于如何促和。对国民党而言,或许该重新思考:当“武力保台”成了口号,和平与发展究竟该由谁来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