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下台了,就想把账赖掉? 吕特执政后期的“资产收割”争议,核心围绕阿斯

薛彤作琴 2025-11-06 15:59:14

首相下台了,就想把账赖掉? 吕特执政后期的 “资产收割” 争议,核心围绕阿斯麦的技术管控与海外合作展开。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2023 年,吕特政府在未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批准阿斯麦将部分 DUV 光刻机核心组件生产业务外包给荷兰本土企业 ASM 国际,而 ASM 国际的最大股东之一,正是与吕特家族有长期商业往来的荷兰富豪布林克曼。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项合作的合同金额高达 12 亿欧元,其中 30% 的利润通过 “技术咨询费” 的名义流向了一家离岸公司,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被荷兰媒体曝光与吕特的前幕僚长存在关联。这种 “定向合作” 模式,被 opposition 议员指责为 “借政策之名行资产收割之实”。 争议不止于此,吕特政府在对华光刻机出口政策上的反复,也被质疑暗藏利益交换。2024 年上半年,吕特公开表示 “不会跟随美国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 DUV 光刻机”,还亲自陪同阿斯麦 CEO 访问中国,促成阿斯麦与中芯国际的 12 台 DUV 光刻机订单。 可仅仅半年后,荷兰政府就突然宣布 “对先进 DUV 光刻机实施出口管制”,导致阿斯麦已生产的 4 台光刻机无法交付,中国企业被迫支付 2.3 亿欧元违约金。 这一反转背后,有荷兰《电讯报》披露,吕特政府在政策转向前后,收到了美国企业高通、英特尔合计 1.5 亿欧元的 “政治献金”,而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了荷兰执政党用于 2025 年大选的竞选基金。这种 “政策跟着利益走” 的操作,让荷兰民众对吕特的信任度骤降,卸任前的民调支持率已跌至 32%。 吕特或许以为,卸任后新政府会为了 “政局稳定” 淡化这些争议,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荷兰新首相范德贝伦上任仅一周,就收到了议会提交的 200 多页调查报告,详细列举了吕特任期内涉及阿斯麦的 17 项 “可疑决策”,包括未公开的技术授权文件、定向外包合同、海外合作中的利益输送线索等。 荷兰最高审计院也同步介入,对阿斯麦 2023-2024 年的政府补贴使用情况展开审计,发现其中 8.7 亿欧元补贴未按规定用于研发,而是被用于收购荷兰本土一家小型半导体设备公司,而该公司的创始人是吕特的大学同学。这些发现让 “资产收割” 的质疑从猜测变成了有迹可循的调查方向。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是让这场争议无法收场。中国商务部在吕特卸任后发表声明,要求荷兰政府 “正视对华光刻机合作中的违约行为,赔偿中国企业的经济损失”,并表示将对荷兰半导体企业实施 “对等审查”。 美国方面则试图撇清关系,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声称 “从未干预荷兰的对华政策”,却被荷兰媒体挖出,吕特 2024 年访问美国期间,曾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就 “阿斯麦技术管控” 达成秘密协议,美国承诺为荷兰农业出口提供关税优惠,换取荷兰对先进 DUV 光刻机的出口限制。 这种 “政治交易” 不仅让荷兰的国际信誉受损,也让阿斯麦陷入 “左右为难” 的境地 —— 一方面要应对中国市场的怒火,另一方面又不敢违背美国的施压,股价在吕特卸任后两周内下跌了 18%。 更致命的是,吕特留下的 “政治残局” 还引发了荷兰国内的产业信任危机。荷兰半导体协会发布的 2025 年报告显示,由于政府政策的反复和利益争议,阿斯麦的全球客户订单减少了 23%,其中中国客户的订单量暴跌 41%。 荷兰本土的中小企业更是怨声载道,原本指望通过阿斯麦的产业链合作获得订单,却因吕特政府的 “定向外包” 错失机会,2024 年荷兰半导体中小企业的破产数量同比增加了 37%。这种 “损人利己” 的 “资产收割”,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荷兰半导体产业的根基。 如今,荷兰议会的调查仍在继续,阿斯麦也被迫成立专项小组配合审计,吕特虽然卸任,但这场由他引发的争议远未结束。 事实证明,任何试图借权力之手进行 “资产收割” 的行为,都不可能随着权力更迭而消失,反而会在时间的检验下暴露无遗。对荷兰而言,如何修复产业信任、重塑国际形象,比掩盖过去的争议更为迫切,而这,正是吕特留给继任者最棘手的 “遗产”。 信息来源:荷兰议会关于吕特任期内阿斯麦相关决策的调查报告,荷兰议会官网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