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可他们压根没搞懂,大豆连着咱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更拴着国家的粮食根基,哪是他们想涨价薅羊毛就能随便薅的? 咱不装糊涂,中国确实是大豆消费大国,每年要吃掉1亿多吨大豆,榨豆油、做豆腐豆皮、给猪牛羊当饲料,哪儿都离不了。每年进口量也常年维持在8000万吨以上,就说2025年一到九月,咱单从巴西就买了6370万吨大豆,占了总进口量的七成多,说巴西是主要供应商没毛病。 可“主要”不代表“独一份”,咱手里的备选方案多着呢。巴西豆商揣着订单偷乐的时候,怕是忘了美国仓库里还堆着不少大豆,同一时间段咱也买了1680万吨美国大豆,占比近两成,阿根廷、加拿大的大豆也随时能补上来。 更关键的是,这些年国家早就在大豆供应链上留了后手,就怕被人卡脖子。以前咱自己产的大豆不够,只能被动听国际市场喊价,现在不一样了。大豆振兴计划推下去后,国内产量连续三年都超过2000万吨,2024年的自给率比2020年提了4个百分点。 别小看这几个点,直接就让国际市场对“中国需求”的看法变了,以前觉得咱缺豆就得抢着买,现在见咱自己能产,高价订单自然没那么硬气。 巴西豆商更没算到,咱国家储备库里的大豆就是“压舱石”。这些储备不是摆着看的,一旦国际价格疯涨,储备大豆就会及时投放到市场,像个稳压器似的把价格拉回来。而且咱国内的企业也学聪明了,不再扎堆下单推高价格,而是看着需求错峰采购,真不行还有期货市场能对冲风险,国内大豆期货价格稳稳停在4100元左右,没跟着国际市场瞎起哄。 还有个理儿他们没弄明白:中国的“刚需”是真的,但咱不是冤大头。这些年咱一直在拓展进口渠道,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埃塞俄比亚的特色大豆都成了新选择,就是要打破少数国家的垄断。 再说了,巴西大豆涨价的同时,他们自家的运输还出问题了,亚马逊河上的运粮船堵着动不了,大豆堆在港口都快发霉了。真要是把中国逼急了,咱转头把订单分给美国、阿根廷,最后受损的还是他们自己。 说透了,大豆贸易讲的是互相挣钱,不是单方面漫天要价。中国愿意买巴西大豆,是看上了他们的品质和合作基础,但前提是价格公道、规矩透明。现在国内还在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饲料里大豆的用量在减少,国产大豆的品质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一点点增强咱的议价能力。 所以巴西豆商别高兴太早,中国的“刚需”从来不是别人敛财的工具。咱要的是稳定的供应,不是坐地起价的套路。要是真把合作的诚意耗没了,等咱的进口渠道越铺越广、国产大豆越产越多,到时候哭的可就不是中国消费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