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藏着无尽痛!陕西农妇收玉米遇垮塌失联8天,停止搜救的背后是无奈? 陕西旬邑的悲剧让无数人揪心!53岁农妇李某某收玉米时,突遭山体垮塌瞬间失联,搜救8天后仍无踪迹,儿子只能用母亲旧衣做衣冠冢,这场告别太让人泪目。 事发10月24日上午,清塬镇的黄土塬突然轰隆垮塌,李某某被埋进数米深的黄土下。村民说垮塌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等反应过来,人已经找不到了。 当地立马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公安、消防带着生命探测仪、挖掘机赶来,轮班昼夜搜救。可黄土残塬沟壑区地形复杂,机械一动就怕二次垮塌,难度远超想象。 为啥会突发垮塌?通报说得很清楚:这里是煤矿采矿区,地下开采让地面裂了缝,再加上9月以来39个降雨日,降水量是往年2.86倍,雨水渗缝直接诱发灾难。 失联第9天,搜救不得不停止。李某某儿子崔先生声音哽咽,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念头撑了8天,可实在找不到,只能用旧衣办衣冠冢,明天安葬。 家属虽和相关部门达成赔偿协议,但崔先生的话戳中人心:“钱换不回母亲,只希望别再有人经历这种痛”。这份遗憾,是多少赔偿都无法弥补的。 其实这类地质灾害不是个例,去年山西某村同样是采矿区+强降雨,山体滑坡冲毁3间民房,万幸村民提前转移,没造成人员伤亡,可见预警多重要。 还有云南某山区,因长期露天采矿导致地面沉降,当地提前排查裂缝、设置警戒线,汛期派专人巡逻,成功避免了垮塌事故,这都是可借鉴的经验。 悲剧已经发生,除了惋惜,更该思考如何防范。今天就给大家梳理,地质灾害易发区该怎么保护自己,别让遗憾再发生: 第一,关注预警信息,别心存侥幸。收到暴雨、地质灾害预警时,一定要远离沟谷、采矿区周边,哪怕是去地里收庄稼,也不能冒险前往。 第二,熟悉逃生路线,提前做好准备。住在山区、矿区附近的村民,要知道就近的安全避难所,家里备上应急包,遇到险情别慌,按路线快速转移。 第三,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看到地面裂缝、墙体开裂,或者山体有掉石迹象,赶紧告诉村委会和相关部门,早排查、早处置,就能少一分危险。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80%以上的滑坡都和强降雨有关,再加上人为采矿造成的地质破坏,风险更是翻倍,这两点必须重点警惕。 相关部门也该吸取教训,对采矿区、山区等重点区域,要定期排查隐患,遇到极端降雨天气,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必要时组织群众转移,别等出事才补救。 李某某的悲剧是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提前防范比事后救援更重要。每一次隐患排查,都是在为生命保驾护航。 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裂缝、异常的降雨,都可能是灾难的信号。愿这起悲剧能敲响警钟,让更多人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别让衣冠冢的遗憾再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