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赢了?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给我找来哪怕一家国际大媒体这样说的,我就信。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4 09:15:30

美国赢了?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给我找来哪怕一家国际大媒体这样说的,我就信。 我看到的是,美国退回到3月3日之前,中国退回到3月4日之前,双方对等取消在这之后施加的所有制裁和反制措施。双方只保留了美方2月4日加征的10%关税,以及中方2月4日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的10%-15%关税。   2025年2月1日,美国政府先拿芬太尼当由头,宣布给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10%的税。这波操作明摆着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直接给中美正常的经贸往来添了大堵。   中方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月4日就发了公告,明确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税反制。   其中煤炭、液化天然气这些加15%,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这些加10%,这份反制清单和税率都有官方文件兜底,可不是我瞎编的。   进入3月,两边的关税对抗就升级了。美方3月4日直接把之前10%的芬太尼关税翻到20%,中方也跟着加码,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反制力度同步往上提。   到了4月,美方更激进,先是喊着给中国加34%的所谓“对等关税”,后来一步步涨到84%、125%,甚至放话“不准报复”,不然就来更狠的。   这种极限施压连巴菲特都看不下去,公开吐槽这是针对全球的“战争行为”,连南极边上只有企鹅待的小岛都受了连累。   中方这时候也没含糊,直接亮了硬招——除了针对性加征反制关税,还把搁置了十五年的杀招拿了出来,对七种中重稀土搞起了出口管制。   要知道,这些原料正是美国高精尖军工产品的命门。高科技领域的摩擦也没停,3月25日美国商务部把54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卡着AI研发、超算这些关键技术不让拿;5月又加码管AI芯片出口,想断了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路。   那段时间,两边贸易几乎冻住了,谁都没捞着好处。这么硬碰硬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谈判就成了没法绕开的选择。   从5月到9月,中美贸易代表在瑞士、英国、瑞典、西班牙前后谈了四轮,每回都围着给经贸关系降温打转,慢慢从对着干往缓和走。   到10月25日至26日,双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谈判终于有了真进展,10月30日商务部就公布了结果,这些都有官方发言人的话作证,一条一条都能查到。   最关键的就是吉隆坡这轮谈判谈成的共识,这玩意儿直接就能戳穿“美国赢了”的鬼话。   按照磋商结果,美方主动把年初针对中国商品加的10%芬太尼关税给取消了,之前加的24%对等关税也暂停一年;像“50%穿透性制裁”、查中国海事船只收费这些招数,也都暂停用一年。   中方这边也同步跟进,对应的反制关税全取消,反制措施也都暂停,两边算是正式“停火”了。   再细扒两边“退回去”的程度,更能看出这种对等性。美方明明白白退到3月3日之前的关税水平,3月4日之后加的税全给抹了;中方也退到3月4日之前的状态,之后加的反制措施也全撤了。   这种调整压根不是哪一方单方面让步,而是双方坐下来平等商量后,一起同步做的动作,压根不存在谁服了谁的说法,更别提谁赢了。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保留关税部分,这更能说明两边地位平等。最后两边都只留着2月4日加的那波税,美方留的是当时给中国商品加的10%,中方留的是同期给美国部分商品加的10%到15%。保留的税率比例,完全是跟着当初双方反制的节奏来的——中方针对不同商品定的10%和15%两档税率,本来就是看美方那些商品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有多大来定的,跟税率高低背后谁赢谁输没关系,就是精准反制而已。   咱们随便去翻翻国际上的主流媒体报道,路透社、美联社、BBC这些有全球影响力的主儿,报道这次中美关税调整时,用的全是“对等取消”“同步暂停”“阶段性共识”这类中性词,没一家敢说“美国赢了”。   反而不少媒体提了,巴菲特之前骂美方加税是“战争行为”,现在降温对两边都是松口气的事,对全球经济也有好处。   就连美国自己的《华尔街日报》都承认,中方谈判时立场硬得很,最后谈成的结果透着“相互尊重”,这跟“美国赢了”的论调压根对不上。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的经贸关系早就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单边加税从来没有赢家,一起降温才对两边都好。判断谁赢了,不能看嘴炮多响,得看实际措施对不对等,国际社会认不认可,双方的核心诉求有没有被尊重。   从这些角度看,“美国赢了”的说法纯属扯淡,事实就是两边通过平等谈判达成了阶段性共识,给以后的经贸合作留了条路。

0 阅读:34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