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即使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他们也赢不了。”毛主席此话一出,斯诺感到十分吃惊。 日本从1931年就占了东北,野心越来越大,到1936年,已经在华北搞小动作。中国内部呢,国民党忙着围剿共产党,共产党在陕北刚站稳脚跟。毛泽东那时候领导红军长征后,到了延安,正琢磨怎么抗日。 斯诺作为第一个闯进共产党根据地的西方记者,带着一大堆问题来访。他担心日本封锁中国海岸线,切断进口军火,中国就没法打了。 这时候毛泽东抛出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日本占了东边,也堵不住西北和西南的通道。 实际历史上,日本确实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进攻,很快就拿下华北、华东大片土地,人口差不多两亿,占中国总面积近一半。可西北的陕甘宁和西南的川黔滇,日本军队从来没踏进去过。这跟毛泽东说的完全对得上号。 日本军国主义者以为靠飞机大炮就能碾压中国,结果补给线拉得老长,士兵在内地转悠几年,消耗巨大。中国人利用地形打游击,拖垮了他们。 日本总人口才七千万,却动员了近千万当兵的,摊子铺太大,最后经济撑不住。毛泽东的判断不是空谈,他后来在1938年写了《论持久战》,详细分析了战争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这本书指导了八年抗战,成了共产党军队的战术宝典。 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好几天,把谈话记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这本书一出,在西方卖疯了,卖了上万本,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共产党不是土匪,而是抗日主力。 日本确实在1941年后陷入太平洋战场,两头作战,力气分散。中国抗日根据地从晋察冀一个,发展到十几个,覆盖上亿人口。共产党军队从长征后的几万人,壮大到百万以上。日本占领区里,游击队到处破坏铁路仓库,让日军头疼不已。 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军民伤亡三千多万,但也拖住了日本几百万军队,没让他们全扑到太平洋去。毛泽东的预言准,是因为他抓住了中国地形优势和人民力量。 日本军阀低估了中国人抵抗意志,以为速战速决,结果八年下来,经济崩溃,士兵士气低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