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意思,俄罗斯终于懂了,俄专家:中俄不是军事同盟 最近,俄罗斯一位专家突然放话,说中国算不上真朋友,暗示普京可能会掉头去找美国。这话在中俄“友谊无上限”的背景音里,听起来格外刺耳。 中俄关系从上世纪 50 年代的蜜月期,到 60 年代闹到边境 “连只兔子都进不去”,再到 80 年代恢复往来、1996 年搞战略协作,中俄关系看着一路升级,实则从来没跳出 “利益优先” 的圈子,所谓的牢不可破,更像是没遇到真考验的表面和平。 2024 年 5 月两国刚发的联合声明里就明说了,关系超越冷战那套军事同盟模式,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合作可以,但别指望我跟你绑在一起打架。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卢金早把话说透了,中俄是深厚的战略伙伴,但绝不是同盟,他举了个实在例子:当年俄罗斯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中国压根没支持;反过来,中国跟日本闹领土争端,俄罗斯也没站出来说话。 另一位专家莫夏科夫更直接,说俄罗斯公司想开发南海大陆架时,中国直接给怼了回去,这些事都透着一股 “各顾各” 的清醒,哪有半分 “真朋友” 该有的不分你我。 这种 “清醒” 在 2022 年特别军事行动后更显眼,西方制裁潮水般涌来,俄罗斯经济首当其冲,2022 年 GDP 还 2.29 万亿美元,2023 年就跌到 2.07 万亿美元,幸亏能源出口撑着门面,2022 年光能源就卖了 3837.3 亿美元,同比涨了 57.4%,但这背后全靠中国接盘。 2023 年中俄贸易额冲到 2401 亿美元,中国在俄罗斯对外贸易里的占比直接从两年前的 15% 飙到 35%,俄罗斯卖给中国的 70% 都是石油、天然气这类硬通货,原油一年就卖 1.07 亿吨,比沙特还多,天然气也卖到 227 亿立方米,是 2022 年的 1.5 倍。 而中国往俄罗斯运的是汽车、手机这些实在物件,2023 年光汽车就卖了 116.55 亿美元,俄罗斯街头近 60% 的新车贷款都给了中国品牌,小米、海信电视的份额也蹭蹭涨,这种 “能源换制造” 的模式,看着热闹,实则不对等得厉害。 俄罗斯这边是真离不开中国市场,2024 年 1-4 月中俄贸易额 765.81 亿美元,俄罗斯顺差 111 亿美元,看着赚了钱,本质却是靠卖资源换生存,毕竟除了中国,没谁能这么大方地买能源还不用美元结算。 现在中俄贸易 92% 都用本币,俄罗斯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了 35%,银行里的人民币存款涨了两三倍,说白了就是经济上越来越被 “绑定”。 可中国这边始终拿捏着分寸,西方制裁再狠,也只给经贸支持,不给军事援助,别说送武器了,连先进无人机都只卖民用的,反观瑞典都敢直接给乌克兰送武器,这在盼着中国站台的俄罗斯专家眼里,可不就是 “不够朋友” 嘛。 更耐人寻味的是专家暗示普京找美国的说法,这话放以前像天方夜谭,但 2025 年 2 月美俄还真在伊斯坦布尔聊了 6 个小时,虽然没谈乌克兰,只说使馆运转的事,但普京之后都夸美国新一届政府 “务实”,还说接触带来 “一定希望”,甚至提了要一起开发北极资源。 这苗头确实值得琢磨,毕竟俄罗斯再依赖中国,也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2023 年油气收入曾降了 24%,后来虽靠涨价回升到 894 亿美元石油税收,但长期看还是缺技术、缺高端市场,而美国要是松口制裁,诱惑力确实不小。 其实回溯历史就懂,中俄关系从来都是 “利益契合就走近,分歧来了就保持距离”。上世纪 50 年代蜜月期,是因为有共同的对手;60 年代破裂,是因为利益诉求跑偏;现在的战略协作,本质是都想对抗西方霸权。 2001 年签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写满了 “互利”,2024 年的联合声明也强调 “符合两国利益”,从来没说过 “生死与共”。 俄罗斯专家的话刺耳,却戳破了 “无上限” 的浪漫泡沫 —— 中国要的是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多极化伙伴,俄罗斯要的是能扛制裁的经济支持和政治声援,一旦需求不匹配,“朋友” 的滤镜自然会碎。 至于掉头找美国,能不能成另说,但这想法本身就说明,所谓的战略协作从来没那么牢不可破。 毕竟在国际社会里,真朋友或许难得,但靠谱的合作伙伴才更实在,而中俄这场 “不结盟的协作”,说到底还是得看利益这杆秤往哪边偏。

用户10xxx83
一旦美国霸权正式衰退,俄罗斯倒向美国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一峰 回复 11-02 04:56
关键是哪个利益多?跟美国能得到啥?大鹅离不开中国,也不敢得罪中国,没有中国支持大鹅撑不了半年。大鹅说这些酸话就是既要 还要,想中方军事上支持就付出更大的代价,只要价钱合适没有谈不成的买卖,大鹅专家瞎哔哔没用
心若菩提
最主要的是和印度闹争端俄罗斯还供应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