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8世纪中叶,原是清朝皇族的别墅,属

红哥侃聊 2025-10-26 11:49:48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8世纪中叶,原是清朝皇族的别墅,属康熙行宫熙春园东半部,后咸丰将熙春园易名为“清华园”。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名称由来 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现在人们提到工字厅,一般是指以工字殿为主体的那所古式大庭院。 建筑规模与特色 工字厅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院内曲廊缦折,勾连成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形成这组建筑的主要特色。庭院中既有曲廊萦回、雕甍绣槛之景,又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之姿,水杉、石榴、海棠等花草林木欣欣向荣,与建筑相映成趣。早年,曾有学者说,这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原址,虽依据不足,但也体现出这所庭院的盛貌。 历史用途变迁 ● 皇室别居:初建时,工字厅供皇室贵胄们别居享乐。 ● 学校学务处:建校后,它是“学务处”所在地,被一些外籍教员称为“yamen(衙门)”。 ● 文化娱乐与交往中心:学务处撤销后,成为学校文化娱乐和重要交往的中心。前厅东屋(现称东厅)很长时间用作音乐室,西厅为教师阅报室,后厅则常有重要外宾到访。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曾在此下榻。 ● 教师宿舍:各个小院的房屋多为教师宿舍,不少教师会给住屋起雅号,如“三省庐”“四丁香院”“藤影荷声之馆”等。 ● 学生集会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各校学生领袖受反动当局追捕,无法集会,清华学生代表团将他们请到工字厅开会。6月2日,各校代表在此议决次日举行更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即著名的六三运动,这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转折,此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办公场所:1949年后,工字厅成为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和学校主要机关的办公场所。 其他相关 工字殿迤西,过“藤影荷声之馆”,原有垂花门,额曰“怡春院”。早年这里是安置伶工之所,建校初期曾长期作为庶务长办公处。清华早期庶务长唐孟伦为人廉正、忠于职守,深受师生爱戴。他死后,学校在西墙外土山上建纪念碑,由梁启超亲笔题铭“清白乃心死厥职,如此人格足矜式”,此碑在解放后10年动乱中被毁,但有梁思成学生时代的一幅画可寻其踪迹。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红哥侃聊

红哥侃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