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汉武帝打匈奴这事儿,表面上看死伤数字并不惊人,十几年下来,匈奴青壮年阵亡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可就是这十来万,把整个匈奴帝国的脊梁骨给打断了,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招,说出来有点不太光彩,就是专门挑春天动手。 春天对中原人来说是希望,万物复苏的季节,可对匈奴人来说,这是一年里最难熬的时候,你想啊,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刚熬过去,牛羊瘦得皮包骨,人也饿得够呛。 偏偏这时候母畜要下崽,小羊羔小马驹刚生出来,站都站不稳,整个部落的人都得围着这些小家伙转,这会儿的匈奴,就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虚弱得很。 汉军看准的就是这个节骨眼儿,卫青霍去病带兵出击,从来不跟你玩堂堂正正的阵地战,而是趁你病要你命。 元朔五年春天,卫青摸到右贤王的大营,人家正喝着酒呢,压根没想到汉军能在这种烂泥路的季节跑这么远。 一仗下来,抓了一万多俘虏不说,关键是牛羊被抢走数百万头,这可不是简单的战利品,这是匈奴未来几年的全部家当。 更狠的是霍去病,这小子十九岁那年春天,带着一万人六天跑了一千多里,把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干的事儿特别损,见牛羊就抢,见草场就烧,连匈奴人祭天用的金人都给端走了,你说气人不气人?这不光是抢东西,这是往人家精神上捅刀子。 匈奴这个民族,命根子就是牛羊,不像咱们种地的,土地跑不了,他们的财富都长着腿,今天在这儿吃草,明天可能就被人牵走了,一头母马被抢,意味着未来几年少一代战马。 草场被烧,牲口没草吃,人也得挨饿,更要命的是,战马不是说有就有的,从小马驹养到能上战场,得三四年时间,汉军连着十几年这么搞,匈奴的战马来源直接断了。 这种打法其实挺阴的,不跟你硬碰硬拼人头,专门砸你的锅砸你的碗,牲口没了,匈奴人连饭都吃不上,还打什么仗?草场被毁,水源被污染,整个部落只能往更穷的地方搬。 搬来搬去,为了抢点水草,匈奴人自己先打起来了,浑邪王就是被霍去病揍怕了,又担心单于怪罪,索性带着四万人投降汉朝,你想想,一个大贵族带这么多人跑了,对匈奴的打击有多大? 汉朝这边呢,家底厚,河套那边搞屯田,粮食自己种,军队吃喝不愁,盐铁专营一搞,匈奴连铁器都弄不到,箭头刀枪都成问题。 这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差距,咱们有城墙有粮仓有朝廷,损失了能很快补回来,匈奴呢,一个部落青壮年死一半,十年都缓不过来。 说到底,汉武帝这一仗打的不是人,是整个生存系统,杀十万人不算什么,可这十万人都是各部落的精英骨干,是放牧的、打仗的、管事的,这些人一没,部落就散了。 再加上牛羊被抢、草场被毁、母畜减少,整个社会运转不起来了,就好比一台机器,你不用把所有零件都砸烂,只要把几个关键部位卸了,这机器就废了。 匈奴最后不是战败的,是被活活饿垮的、吓崩的,单于的号令传不出去,各部落自己打自己,有投降的有逃跑的。 汉武帝到后期甚至不用打了,你来降我给你地,你走我放你一马,这才是最高明的地方,把对手打到自己内部分裂,比直接消灭更彻底。 这事儿告诉我们,战争从来不只是战场上的拼杀,真正厉害的对手,懂得找你的软肋,掐你的脖子,让你喘不上气。 表面上看汉军的打法有点不讲武德,可战争哪有什么道义可言?能用最小代价达到目的,就是最好的策略,匈奴称霸草原那么多年,最后栽在一个“春天”上,说来也挺讽刺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