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陈志用违法手段集聚了千亿级别的财富,让自媒体的心态彻底崩溃了,彻底失控了,他们绞尽脑汁,最终找了一个“陈志只是马仔,真正的大老板另有其人”,来平衡自己崩溃的心态。 陈志以30多岁的年龄掌控千亿级非法资产,其财富积累速度远超常规认知。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这种“跨越式成功”(即便违法)会引发强烈的认知冲击——当自身在30多岁仍处于“两手空空”的状态时,很难接受“同龄人(甚至更年轻)靠自身能力(哪怕是犯罪能力)登顶”的事实。于是,通过构建“他只是马仔,财富属于幕后金主”的叙事,将其成功归因于“依附他人”,以此缓解自身的焦虑与不平衡。 嫉妒本质上是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而阴谋论式的论断能将这种不满“合理化”。自媒体通过塑造“陈志是白手套”的形象,暗示“他的财富是‘别人给的’,而非自己挣的”,这相当于给读者一个心理暗示:“他的成功是虚假的,我的平凡是合理的”,从而让嫉妒心找到一个看似“理性”的宣泄出口。 这种心理驱动下的内容创作,本质是自媒体利用人性的弱点(嫉妒、认知失衡)来制造情绪共鸣,最终实现流量收割。但从事实层面看,它却在客观上模糊了犯罪主谋的真实面目,对公众认知造成了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