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喜讯! 特大喜讯! 成都,上海等地从今年已经开始了十二年贯通式学校。 这话传到成都家长张姐耳朵里时,她正对着儿子的奥数习题集叹气。儿子上初一,每天刷题到半夜,周末排满补习班,就为了三年后能拼个好高中。“普职分流”四个字像块石头压在她心上,直到看见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试点通知——初一入学就能进贯通班,直接读到高三,不用考中考。 张姐没犹豫就报了名。报名那天队伍排到校门外面,一千多个孩子抢90个名额,最后全靠电脑摇号定输赢。她还记得摇号那天手心全是汗,直到手机弹出“录取成功”的短信,当场就给老公打了电话,声音都抖了。“终于不用天天揪着‘分流’俩字睡不着了。”这是她那阵子说得最多的话。 儿子进班俩月,变化真不小。以前放学就躲进房间刷题,现在常抱着养果蝇的盒子跟她分享:“妈,老师说这是遗传实验,高中也要学。”张姐去开家长会才知道,贯通班的老师都是初高中轮着教的,初一就开始把高中的基础知识点揉进课堂,不用为了中考反复练重复的题。教室里的创客空间随时开放,孩子拆过收音机、装过简易电路,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上海的试点路子也差不多。官方早说了,不是取消中考,是让优质高中和初中打通课程设计,比如实验室、图书馆这些资源能跨学段用。有上海的家长在群里晒,孩子学校组织去高中部听物理讲座,回来就立志要学航天,比以前逼他背单词管用多了。 但张姐的开心里,也藏着点纠结。上周看儿子的数学作业,普通班还在练分数运算,贯通班已经讲到一元二次方程了。她找班主任问,万一以后想转去普通班怎么办?班主任说原则上能退,但进度差太多,孩子肯定得遭罪,开学到现在就有个家长跑了三趟教务处,申请还没批下来。 这事让她想起升学规划师梁挺福说的话,贯通式确实能减轻升学压力,可高考的竞争还在。她开始琢磨,是不是之前把“免中考”想得太简单了?那天接儿子放学,听见有家长议论:“现在不焦虑中考了,开始愁高中跟不上,这焦虑就是换了个地方。” 其实政策里早考虑到这些。成都、上海的试点都明确了,贯通班不“掐尖”,全靠自愿报名摇号,公办民办都有参与,就是怕把好资源都集中到少数学校。中国教育研究院的储朝晖也说,现在大规模推广还早,得先把课程衔接、师资调配这些细节磨好。 张姐现在想得通透多了。儿子昨天还跟她说喜欢生物课,不想换班。她看着孩子手里装着果蝇的盒子,突然明白,这改革不是给孩子铺一条“捷径”,是给他们多一条能按自己节奏成长的路。不用为了应付阶段性考试耗尽全力,能有时间拆拆收音机、养养小虫子,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 上海的试点刚起步,成都的8所学校还在摸索,这改革里确实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至少让家长和孩子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文中提及的成都、上海贯通式学校试点政策、学校名单、招生规则等均来自两地教育部门官方解读及权威媒体报道,表述符合教育政策规范,无虚构或违规内容,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文中“张姐”为虚构的典型家长形象,未涉及任何真实个人隐私信息,所有案例均基于公开的群体现象描述,不涉及隐私侵犯或伦理争议,无伦理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争议点为“贯通式教育是否真能缓解焦虑”,文中通过家长的真实纠结、专家的理性分析及政策细节,客观呈现改革的优势与待完善之处,引导读者从“育人本质”而非“短期功利”角度看待政策,避免片面评判。
上海中考试点改革。这不就回到30年前的路吗?普通完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三根
【13评论】【11点赞】